每个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们的文明
北齐校书图
此宋摹本《北齐校书图》卷旧传为唐阎立本所作,现多认为原是北齐画家杨子华所绘。此卷所绘内容为北齐天宝七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等人校勘内府所藏图书的历史事件,其后有范成大、陆游、韩元吉、郭见义、谢谔等人题跋。此卷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北齐校书图》是一幅有历史史实内容的纪实性图卷,所画的是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因为“时秘府书籍纰缪者多”,北齐文宣帝高洋(也是他下令开凿响堂山石窟)“诏令校定群书,供皇太子。逊(樊逊)与冀州秀才高干和、瀛州秀才马敬德、许散愁、韩同宝、洛州秀才傅怀德、怀州秀才古道子、广平郡孝廉李汉子、渤海郡孝廉鲍长暄、阳平郡孝廉景孙、前梁州府主簿王九元、前开府水曹参军周子深等十一人同被尚书召共刊定。”。这一规模宏大的校对工作严谨、高效地完成了,“凡得别本三千余卷,五经诸史,殆无遗阙。”
图中三组人物。第一段共七人,其中胡服文士持书卷踞胡床(三国时传入中国的坐具,形制近似于今天使用的马扎),为此段中心;第二段共十人,四文士坐于榻上,婢女、小童伺立榻周,文士中二人校勘书卷,另二人似乎正因意见相左而有所争执;第三段为侍从和牵马的奚奴。
画中的家俱器用、人物服饰皆胡汉杂糅,符合北齐的实际情况。人物面庞呈椭圆形是此卷的鲜明特点,联系到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似乎与北齐时期的墓室壁画中人物有同样的特征,因此《北齐校书图》也屡屡为学界引用以论证北齐画风。尽管北齐是一个极短命的王朝,但是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在这一时期,艺术呈现出极鲜明的面貌,并很可能影响到唐代的审美趣味。(介绍参考)
部分题跋
右北齊校書圖,世傳出於閻立本。魯直《畫記》登載甚詳。此軸尚欠對榻七人,當是逸去其半也。諸人皆鉛槧文儒,然已著靴,坐胡床,風俗之移久矣。 石湖居士題
齊髙校讐誰作圖,一時紬書亦名儒。 網羅巻軸三千餘,俗儒非真類迂愚。 雌黃是正定不無,虛文末學徒區區。 豈識治道通唐虞,文林髙館希石渠。 後來禦覽嗟何書,修文偃武事益誣。 轉頭鄴城已丘墟,峨冠廣袖長眉鬚。 丹青寫此猶不渝,髙鬟侍女曵紅裾。 両騅帕鞍立奚奴,罷琴渉筆傾酒壺。 蘭臺供擬信樂歟,不知畫手安用摹。 無乃逞巧聊自娯,千年視之一欷歔。 君不見文皇學士十八人,謀猷事業皆功臣。 瀛州舊圖應更真,請君尋觀為拂塵。齊文宣天保七年,詔樊遜校定羣書,供皇太子。遜與諸郡秀、孝髙乾和、馬敬德、許散愁、韓同寳、傅懐德、古道子、李漢子、鮑長暄、景孫及梁州主簿王九元、水曹參軍周子深等十一人,借邢子才、魏収諸家本共刋,定祕府紕繆。於是五經諸史殆無遺闕。此圖之所以作也。山谷所謂士大夫十二員,今範明州謂逸其半者,皆是矣。至唐巳隔周隋二代,不知何自得其形容髣髴邪?髙氏起崇,虜以兵力,奮然敦尚儒風,立石經,興黌序,定尚書於涼風堂,質經義于春宮,意當時文士歆豔之。故相傳於圖畫哉。流及後裔文林之館,既興禦覽之書,繼作而無愁之聲。已播於天下,不捄其亡故,餘感而賦之雲。 淳熙八年正月庚申穎川韓元吉題
南北之際,三光五嶽之氣分,而學者猶知自力,今所畫者,想皆一時文學士惜其變於夷者,甚多此不幸,而生於道喪之後者也。郭見義題
高齊以夷虜遺種,盜掘中原,其所為皆虜政也。雖強飾以稽古禮文之事,猶犬著方山冠。而諸君子乃挾書從之,遊塵埃膻腥、汙我筆硯餘,但見其可恥耳。 淳熙八年九月廿日陸遊識
由余入秦毀詩書, 意在兵強黔首愚, 弊極煨燼幾無餘。 高齊風俗元自殊, 豈料乃喜知卷舒, 況複是正從冠裾。 公言所貶固不虛, 我獨謂其勝由餘。 淳熙十六年八月十日 臨江謝諤書
此绢本设色画卷部分尺寸:27.6X114厘米,TIF格式图片尺寸:80599X3140像素,JPG格式图片尺寸:65500X2552像素。
杨子华,北齐画家,生卒年不详。是北齐世祖高湛的爱臣,北齐世祖时(561年~565年)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善画贵族人物、宫苑、车马,所画马尤其生动逼真,据传他在壁上所画马甚至引起观者夜间听到马索水草而嘶鸣的幻觉。时有“画圣”之称。北齐世祖使其供职宫廷,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成为专门的御用画家。他所画人物形象丰满圆润,有别于顾恺之的“秀滑清丽”,他的画风影响到唐代,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注:此PDF文件包含气泡注释。整理来源于: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
--
文件夹:北齐校书图.北齐.杨子华绘.80599X3140像素.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宋摹本
文件格式:PDF高清+TIF高清+JPG高清
文件大小:444M
-
您好,书格阁主,请问在哪可以找到吠陀经古书,知道的话,请君指路!不胜感激!
留言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