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Scroll to Top

回頁面頂

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們的文明

快雪堂法書 快雪堂法書 快雪堂法書 快雪堂法書 快雪堂法書 快雪堂法書

2 條評論
撰自 未曾

撰於2013年11月12日 | 2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快雪堂法書

《快雪堂法書》匯刻叢帖。清代馮銓摹集,劉光晹(字雨若)刻。所收法書,自魏鍾繇、晉王羲之至元趙孟緁為止。又因為第一卷以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開篇,故名《快雪堂帖》。快雪堂帖刻石今存北京北海公園松坡圖書館。此本為六冊版本,應該是清乾隆44年後的清拓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煎茶圖式 煎茶圖式 煎茶圖式 煎茶圖式 煎茶圖式 煎茶圖式 煎茶圖式

撰於2013年11月12日 | 3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煎茶圖式

煎茶道屬於茶道的一種,中國茶道在唐宋時期開始形成。其標誌就是陸羽《茶經》的問世。當時所形成的茶道屬於煎茶道。這套是酒井忠恆編《煎茶圖式》和東園編《清風.煎茶要覽》兩本介紹煎茶道具(風爐、茶罐、茶碗)與煎茶道歷史文化的書。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19世紀廣州的通草紙畫 19世紀廣州的通草紙畫 19世紀廣州的通草紙畫 19世紀廣州的通草紙畫 19世紀廣州的通草紙畫 19世紀廣州的通草紙畫 19世紀廣州的通草紙畫

撰於2013年11月6日 | 一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19世紀廣州的通草紙畫

通草紙畫大量製作於清末民初的珠三角地區,並從廣州出口到歐洲。這種通草畫,用一種植物切片加工後做「紙」,畫家們再用西洋畫法,將廣州等地風貌、市井風情、花鳥昆蟲、人物故事、帆船房屋等描畫出來,做成畫面艷麗,容易保存的紀念品,成了老外了解中國風土人情的重要媒介。它對研究中國早期的西畫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園林風尚設計薈萃 園林風尚設計薈萃 園林風尚設計薈萃 園林風尚設計薈萃 園林風尚設計薈萃 園林風尚設計薈萃 園林風尚設計薈萃

撰於2013年11月4日 | 4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園林風尚設計薈萃

Le Rouge.Georges Louis(法蘭西皇家地理學家)的《Détails des nouveaux jardins à la mode》園林銅版畫集是對十八世紀世界園林流行的平面圖、照片、建築立面圖的收集。後來這些風格成為歐洲上層貴族新文化風尚。此本大約出版於1776-1778年,法國巴黎。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中國建築、家俱、服飾、機械和器皿之設計 中國建築、家俱、服飾、機械和器皿之設計 中國建築、家俱、服飾、機械和器皿之設計 中國建築、家俱、服飾、機械和器皿之設計 中國建築、家俱、服飾、機械和器皿之設計 中國建築、家俱、服飾、機械和器皿之設計

撰於2013年11月2日 | 5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中國建築、家俱、服飾、機械和器皿之設計

18世紀William Chambers爵士主張要提高英國造園家修養,發展英國自然風景園,大力學習中國。他曾在瑞典東印度公司任職。他出訪中國期間,曾對中國建築、家俱、服飾等等作了許多速寫。在1757年出版了這本《Design of Chinese Buildings, Furniture, Dresses, Machines and Utensils》。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皇清職貢圖 皇清職貢圖 皇清職貢圖 皇清職貢圖 皇清職貢圖 皇清職貢圖

撰於2013年11月1日 | 3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皇清職貢圖

《皇清職貢圖》是乾隆皇帝下令各地總督、巡撫將其管轄境內不同民族,及與清王朝有來往的國家之民族,描繪各民族的衣冠形貌。因而所繪圖像以描寫外形為主,並且注重對人物表情的刻畫。且書中記載都為作者親眼所見,故為真實可信的風土地理類著作。此本為乾隆16年編成,嘉慶10年增修內府刊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新刻解注和韻千家詩選 新刻解注和韻千家詩選 新刻解注和韻千家詩選 新刻解注和韻千家詩選 新刻解注和韻千家詩選 新刻解注和韻千家詩選

撰於2013年10月28日 | 8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新刻解注和韻千家詩選

《新刻解注和韻千家詩選》是由宋代謝枋得編(皆七言律詩)。它是我國舊時帶有啟蒙性質的詩歌選本。因為它所選詩歌大多是唐宋時的名家名篇,易學好懂。較為廣泛地反映了唐宋時的社會現實。此本為明萬曆間文華軒刊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天龍山石窟 天龍山石窟 天龍山石窟 天龍山石窟 天龍山石窟 天龍山石窟 天龍山石窟

撰於2013年10月24日 | 一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天龍山石窟

天龍山石窟於唐代達藝術高峰,然因長期湮沒,至清末民初已毀壞慘重。這部大型照片集為我們完整留住了被破壞前天龍山石窟的原始面貌。在20世紀初期外村太治郎隨關野貞、常盤大定、田中俊逸一起在調查天龍山石窟遺蹟後,以照片忠實記錄了當時石窟的狀況。此本出版於1922年,是研究天龍山石窟的重要參考書籍。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周漢遺寶 周漢遺寶 周漢遺寶 周漢遺寶 周漢遺寶 周漢遺寶 周漢遺寶

撰於2013年10月24日 | 5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周漢遺寶

書中收錄中國周漢時期彩陶、彝器、壺、鍾、玉器、瓦當、爵、禮器等75件,來源自帝室博物館、平壤博物館、朝鮮總督府博物館、東京帝國大學、京都帝國大學、東京美術學校等館藏周漢古物及東京細川護立侯爵、武內金平、清野謙次、京都守屋孝藏等私人珍藏。此本為東京帝室博物館,昭和七年(1932年)刊印。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