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Scroll to Top

回頁面頂

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們的文明

撰於2015年3月16日 | 7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支那街頭風俗集

此本《支那街頭風俗集》是昭和時代漫畫家、民俗學者及江戶文化研究者宮尾しげを所著。書中介紹了舊時中國(30年代北京)街頭的招牌幌子(看板),市井風情及各行各業之人物、道具,書中包含大量漫畫風格的配圖(其中彩頁插圖9幅)。此本為昭和十四年(1939年)日文版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撰於2015年3月11日 | 2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燕寢怡情

這套《燕寢怡情》畫冊描繪的是古代貴族的家居生活場景。人物開相飽滿、圓潤,神情生動,含蓄優雅,將男女情意刻畫入微。假山、花卉、盆景、衣紋都精細至極。所以這套圖也是研究明清生活習俗、服飾、家具的難得資料。此為清內府設色庫絹本,共12幀,現藏于波士頓美術館。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撰於2015年3月8日 | 3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壇廟祭祀節次

此本《壇廟祭祀節次》應該是清代樂部編撰,其內容主要是壇廟(天地、日月、五嶽、四瀆、社稷、先農、太廟、文廟等)祭祀相關禮儀。前三冊為壇廟祭祀節次。冊四為彩繪祭祀穿戴手執、冊五為文生武生舞譜、冊六為青衣童子舞譜。此本大致為清內府三色套印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撰於2015年3月5日 | 6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南工廟祠祀典

此本《南工廟祠祀典》為江南道總督李奉翰纂輯。其內容分為上中下三卷,主要介紹儒家舉行具有宗教性質的祭祀儀式活動的場所(祠堂、文廟),如:禹王廟、文廟、關帝廟、惠濟祠、風神廟、北極宮、龍王廟、范公祠,水府都君祠,晏公祠等。此為清乾隆44年(1779)序刊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撰於2015年2月17日 | 15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圖繪京城店鋪幌子

幌子是古時掛在店鋪門外,用以招引顧客和表明商店所售物品或服務項目的標誌。此套京城店鋪幌子圖繪共18幅(近100種,如:當鋪、酒鋪、藥譜、首飾鋪、點心鋪,甚至還有奶茶鋪、影像鋪等等),由清末北京民俗畫家、外銷畫家周培春繪製。他的畫作幫助我們了解清代北京的市景風俗習慣。#增加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撰於2015年2月14日 | 2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統會諸家風鑒人相全編

此本《新刻統會諸家風鑒全像人相全編》明末葆和子撰,共12卷,卷首為《新刻統會諸家風鑒補圖心傳相法》。其內容為相面、命理術數相關的匯集編本。頁面版式多為上圖下文,其版畫風格屬於明代福建建陽(潭陽)書坊版畫。此本為明崇禎17年(1644)積善堂陳玉我刊。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撰於2015年1月28日 | 3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萬壽盛典初集

《萬壽盛典初集》共40冊120卷,是為了慶祝康熙皇帝60壽辰而作,由山水畫家兼朝臣王原祁等人纂編。其中共含版畫241幀(卷40含91幀,卷41含80幀,卷42含70幀)由著名刻工朱圭刻成。參與匯編的王原祁與著名人物畫畫家冷枚密切合作。此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內府刻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撰於2014年12月22日 | 一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全像評林古今列女傳

晚明是中國女教思潮蓬勃發展的時期。此書《新鐫增補全像評林古今列女傳》是明代茅坤增補劉向著《《列女傳》》而成,其內容是介紹中國古代漢族婦女事跡的傳記性史書。此本插圖(建安版畫)版式為雙面連式,圖上方通欄標題,左右鐫以聯語。此本為明萬曆19年(1591)余文台三台館刊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撰於2014年12月11日 | 6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增補幼學須知雜字大全

此《增補幼學須知雜字大全》是一本幼學啟蒙及便民實用的小類書。其內容包含:小兒論、天文地輿圖、歷代國號歌、聖賢問答詩、歷代名賢考、歷代帝王紀、音郡百家姓、詳明算法、冠婚禮文、喪祭儀式、家禮全圖、書契帖式、秤命總論等。此本大致為清康熙17年(1678)瑯嬛閣刊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