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條評論
撰自 未曾
2016年6月8日
⇑ 2016年6月8日
撰於2016年6月8日 |
4 條評論 | 歸類於 文學 | 撰自未曾
《詩經》是中國先秦時期的詩歌總集。此《詩集傳》是宋代文學家蘇轍研究《詩經》的著作。全書共二十卷:國風八卷、小雅七卷、大雅三卷,周頌一卷、魯頌、商頌合一卷。此本為南宋淳熙七年蘇詡筠州公使庫刻本,明末毛氏汲古閣舊藏,後藏於清內府,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3 條評論
撰自 未曾
2016年6月5日
⇑ 2016年6月6日
撰於2016年6月5日 |
3 條評論 | 歸類於 文學 | 撰自未曾
此《王摩詰文集》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詩文集,由他弟弟王縉搜集整理。全書共十卷,總共四百餘篇,分賦歌詩讚、書序記文、表狀應制、墓誌碑銘、雜詩等。此為北宋末南宋初蜀刻十一行本,有明袁褧題款和清顧廣圻手跋,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13 條評論
撰自 未曾
2013年11月28日
⇑ 2016年6月5日
此畫冊《苦瓜和尚書畫冊》為清代畫家石濤繪,共12幅,一圖一詩。舊藏日本大收藏家桑名鐵城,書名頁 「石濤道人書畫神品」為日本著名畫家富岡鐵齋題,現藏於美國大都會美博物館。這些書畫大約書繪於1695年。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2 條評論
撰自 未曾
2016年6月4日
⇑ 2016年6月4日
此《華鳥譜》為日本博物學家服部雪斎繪。書內描繪食用禽類六十一種,並解說其性味、功用。書前序記書名原因:六十一為華字(華拆字成六個十加一組成)。此本大致為十九世紀寫繪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12 條評論
撰自 未曾
2016年6月4日
⇑ 2016年6月4日
此《容居堂三種曲》傳奇為清初戲曲家周稚廉(號可笑人)填詞,時人評其音律和諧,格調近元人。全書共三種,每種兩卷:《元寶媒》二十八出,《雙忠廟》二十八出,《珊瑚玦》二十九出。此為清嘉慶十二年書帶草堂刊本,內含版畫十幅。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一條評論
撰自 未曾
2016年6月2日
⇑ 2016年6月2日
此《長命縷》傳奇為晚明文學家梅鼎祚著崑腔劇本。全書分上下卷,共三十齣,劇情本自宋王明清《摭青雜說》,講述單英符與刑春娘表兄妹二人的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書前有版畫十幅。書名取自端午節吉祥飾物長命縷(五色絲)。此為明崇禎時期刊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16 條評論
撰自 未曾
2014年10月30日
⇑ 2016年6月1日
本書《The Chinese boy and girl》(中國的男孩女孩)也是美國傳教士何德蘭編撰的著作。以北京兒童為主,介紹了清末時期中國兒童生活的各個方面:兒歌、遊戲、玩具、雜耍、童話等,十分詳細具體。書中含插圖、照片百餘幅。對研究傳統兒童遊戲有重要參考。此書刊於1901年。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2 條評論
撰自 未曾
2013年11月30日
⇑ 2016年6月1日
這本《台灣番社風俗》畫冊收集了12幅記錄18世紀中期台灣島上的風土人情的畫作。畫作描繪了當地人稼穡、狩獵等生活情狀,也可以是研究台灣歷史的重要資料。畫冊中有美國漢學家恆慕義(Arthur William Hummel,1884-1975年)的序言。此本大約繪製於1744年到1747年。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2 條評論
撰自 未曾
2013年7月21日
⇑ 2016年6月1日
這組《1825年水粉畫的中國商品貿易狀況》,並不是來自那一本書,而是這一組各自獨立的水粉畫。描繪的大約是1825年西方與中國貿易者往來到達廣州觀察到的當地手工業及商貿狀況,大部分藏於Peabody Essex Museum(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作者未知;此文件收集46幅。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