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们的文明
御制秘藏诠.残卷
《御制祕藏诠》为北宋太宗御制,将佛教甚深法意,以诗赋的形式诠释。此卷十三(残卷)间有四幅山水版画,所绘皆为高僧讲经说法情景,周围绘刻佳山胜水、郁郁丛林,颇有山水画之清远意境,版画可能是北宋大观二年重印时补入。此卷现藏于哈佛大学美术馆,首缺,末题“邵明印”。
《御制祕藏诠》于北宋至道二年(996)开板模印,入大藏经颁行,中国最早的刻版大藏经《开宝藏》早完成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此山水版画可能是北宋大观二年(1108)重印《御制祕藏诠》时补入,为佛经中少见以山水为题材的作品,是佛教最早的山水版画。大观二年(1108)为徽宗年号,当为北宋时期作品。在此以前,佛教版画多为说法图及经变故事,唯此四幅佛画则以山水为主,仅点缀以隐居山林的一些僧众活动,实为大胆的革新与创举。它是我国山水版画的先声。
第一图,画面前方为大片水域,水用横向波纹描绘;水中有小鸟和山峦,山谷间有溪流小桥,远山飘起卷云。岸边一担担者正准备上山,半山圆顶茅棚内坐一长老,正谒见两位来访者。第二图,以直立的巨石及树木把画面分为三个空间。左侧空间较大,前有水面及坡形巨石,有小桥通往彼岸,巨石后树丛中有一茅舍,主人为一僧人送行,前方有栈道相通;茅舍旁有大片水域,松林内有一长老坐蒲团,与旁立的三个僧人对话。右边的空间,有呈曲尺形建于水边的干阑式茅屋两间。画面清晰明朗,具有深远的空间感。第三幅仅用树划分空间,中间空间开阔,左岸一持长杖行者正欲登山,岸边有T字形水亭。右岸一长老盘坐石上,一僧人二信士一童子均合什面向长老。画面有近景、中景、远景,层次复杂多变。第四幅山势陡峭而密集,左侧水边有茅舍及草亭,路边有横栏,一担夫由山上走下。半山有一平台,一长老端坐椅上,一僧人合什相拜。右侧是较大的水面,近景的小木桥上,一童子正举双手迎接下桥的僧人。四幅佛教山水版画,无论是山峦水面、树木草丛、茅舍草亭、烟云雾气以及长老僧众、信士担夫。
画法都与宋代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适应版画工具材料等的特性和需要而加以发挥,从而形成了新颖别致,富有强烈装饰风格的一整套版画的表现方法。同时,无论从构图与形象描绘上看,整体感很强;造型与用线的疏密变化,既起到了以繁衬简的作用,又富有形式变化的韵律之美。人物虽小,但在大自然的空间中都显得十分醒目。这些都标志着这时期的佛教版画艺术达到了相当高度的水平。由于这四幅山水图版画完美清晰,而有大观二年题记的经文却刻版残旧甚多,故对这四幅版画的绝对年代,尚有所争议。宋太祖敕命内官张从信赴益州(今成都)开雕大藏经四八○函,五○四八卷,开宝四年(971)始,太平兴国八年(983)完成,被称为《开宝藏》。《秘藏诠》为宋太宗御制,公元996年开始模印,入大藏经颁行。四幅山水版画可能是大观二年(1108)重印《秘藏诠》时补入的,或同为四川所刻。日本京都南禅寺藏《高丽藏》全据《开宝藏》摹板,其中《秘藏诠》山水版画更加繁琐。(介绍参考)
卷末长方框中题记“善闻施经妙善,获三乘之惠因,赞诵真诠,超五趣之业果。然愿普穷法界,广及无边,水陆群生,同登觉岸。时皇宋大观二年,岁次戊子十月日毕。庄言僧福滋、管居养院僧福海、库头僧福深、供养主福住、都北缘报愿住持沙门鉴峦。”
并题“御制秘藏诠第十三”及“邵明印”字样。
#感谢某匿名网友,提供残卷来源线索
注:此内页面图片宽度为5000像素+。此卷现藏于:哈佛大学美术馆。
--
文件夹:御制秘藏诠.卷第十三.含木刻山水版画四幅.哈佛大学美术馆藏.北宋大观二年印本
文件格式:PDF高清+JPG高清(宽5000像素+)
原色版文件大小:106M
黑白版(可选)文件大小:2.75M
-
御制秘藏诠 下载不了了
-
一睹真容,实乃幸事,佛界幸事!
-
太好!
留言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