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們的文明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一部中國東漢許慎編著的文字工具書。原書現已失落,但其中大量內容被漢朝以後的其他書籍引用,並有北宋徐鉉於雍熙三年(986年)校訂完成的版本(稱為「大徐本」)流傳至今。此本為明末汲古閣藏板,北宋本校刊本。
《說文解字》的書名,許慎這樣解釋:「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說解共用133,441字,原書分為目錄一篇和正文14篇。
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東北)人。師事賈逵,受古文經學,為馬融所推重,時人譽稱「五經無雙許叔重」。舉孝廉,歷任校長、太尉閣祭酒。所著有《說文解字》和《五經異義》。《說文解字》始作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前後經歷二十餘年,至漢安帝建光元年,許慎臥病在床,才由其子許衝進上;而《五經異義》已佚,清人陳壽祺《五經異義疏證》輯注較備。
許慎於《說文解字敘》中指出:「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由於古人沒有文字,只用結繩等方法來記事,以致「庶業其繁,飾偽萌生」。及至倉頡造字,才使「百工以乂,萬品以察」。然而,隨着文字的演變,而時人又「雖有尉律不課,小學不修」,加上假借字的普遍,使許多字已失去了本義,或者出現誤用的情況。為了「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旨」,許慎遂作《說文解字》。
汲古閣,中國明代私人藏書樓和印書工場。江蘇常熟隱湖之南七里橋,明末毛晉(1599 ~1659 )創辦。毛晉初名鳳苞,字子九,後改名為晉 ,字子晉,別號潛在。晚年改號隱湖、篤素居士。所刻書初題綠君亭或世美堂,後皆用汲古閣。江蘇常熟人,家富。嗜讀書和宋元精本名抄,早年為諸生,屢試不第,遂隱居故里,變賣田產,於七里橋構築汲古閣,另在問漁莊和曹溪口構築兩閣,以收藏和傳刻古書。毛晉延請海內名士30多人校勘儒家經典,校成後即付刻印。汲古閣分上中下三楹。中藏四庫書及釋道兩藏,皆南北宋內府藏書,又有金元人本。這些書都用來校勘或作為刻書的樣本。為廣泛搜集珍籍秘本 ,毛晉曾公開貼榜,高價收購,以頁論值。湖州書舶多集於七里橋毛氏之門,前後積書至 8.4萬冊。汲古閣後有樓9間,樓上儲放書板,樓下兩廊及前後為刻字匠和印匠居住和工作之處。雇用工匠最多時達數百人。汲古閣刻印的書籍有十三經、十七史及唐宋元人別集、道藏詞曲等。書版在毛晉時即有10萬塊之多。所刻書籍校勘詳明,雕印精良,稱毛刻本,行銷全國各地。所刻書目存於《汲古閣校刻書目》等書。
另附一個清同治時期的刊本:
說文解字.第1-15.許慎記.徐鉉等校定.附說文通檢.卷1-14.黎永椿編.清同治刊本
文件格式:PDF高清
文件大小:207M
下載鏈接
本文推薦版本
書名:說文解字.第1-15.許慎記.徐鉉校.北宋本校刊.汲古閣藏板
文件格式:PDF高清
文件大小:186M 直接下載
-
請問從查詢目錄里可以看到一種說文解字的版本,如下 說文解字.三十卷.漢.許慎撰.清楊調元手寫本.pdf,現在該書怎麼完全搜不到了呢?
-
書格鏈接是無效的,能修補一下嗎老師
-
未曾先生,煩請修復下載鏈接:
說文解字.第1-15.許慎記.徐鉉校.北宋本校刊.汲古閣藏板 -
清同治刊本,還請未曾先生補充書格下載鏈接,非常感謝!
-
補一下清代的鏈接
-
未曾先生您好,百度網盤若不能使用,可否將此書直接通過書格存儲來分享,畢竟文件不是太大
-
有經韻樓本的嗎?
-
謝謝,另附的同治時期刊本可否也增添一下儲存方式
-
-
格主,《說文解字》顯示分享鏈接失效
-
早稻田公開有有藤花榭本。另外,早稻田陳昌治本有一頁缺失,是後來手抄補的。
想來找《說文解字》的黑白版,我自己處理的效果不理想。不知道未曾先生是用什麼軟件二值化的? -
談說文解字,大徐本無論是年代還是文獻價值,才是源頭。
-
1.南唐•徐鍇 撰:《說文解字系傳》,白紙大本,清乾隆四十七年(西元1782年),安徽歙縣汪啟淑寫刻本四十卷,附錄一卷(該書今僅有宋殘本傳世,元、明兩代均未見刊刻。至清,此刻本便是此書第二刻。簡稱「汪啟淑寫刻小徐本」),總十冊一函。
1、南唐•徐鍇 撰:《說文解字徐氏系傳四十卷》,清「道光十九年(祁寯藻)依景宋鈔本重彫」,另附承培元校勘記三卷,總十四冊(簡稱「祁影宋鈔小徐本」),總十四冊附,中華書局影印,1987年10月版。
1、南唐•徐鍇 撰:《說文解字繫傳通釋》,「四部叢刊初編•經部」,系據常熟古裏瞿氏藏殘宋本配吳興張氏藏述古堂影宋寫本合印。縮印本,全二冊。(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1929年月版。
1、南唐•徐鍇:《說文解字系傳》,「古經解匯函•小學匯函」,清•同治十二年粵東書局刊本。
-
樓主有《說文解字注》嗎
-
說文的常見版本,大概如下:
1. 明刊宋本:毛晉、毛扆刊刻,即汲古閣本。
2. 清重刊宋本(一) :清乾隆三十八年,朱筠在汲古閣刊刻本基礎之上的仿宋重刊本。
3. 清重刊宋本(二) :清嘉慶十二年,額勒布刻鮑惜分所藏宋本,即藤花榭本。
4. 清重刊宋本(三) :清嘉慶十四年,孫星衍重刊仿宋小字本,即平津館本。
5. 清陳昌治刻本:番禺陳昌治於清同治十二年據孫星衍的平津館叢書本重刻為一篆一行本。
5. 民國影刊宋本:王昶所傳小字本,即《續古逸叢書》和《四部叢刊》初編影宋刊本。
=======================================
藤花榭本,中華書局已有影印,十幾元一本,很常見。
若能找到平津館本,又是功德一件。 -
格主,文件目錄下有關說文解字的還有2篇:說文解字注.三十二卷.清段玉裁注.經韻樓藏板.清嘉慶二十年刊本.pdf
重刊許氏說文解字五音韻譜.12卷.宋李燾撰.大字本.1699年.pdf
在主頁中未能搜索到
望能提供,謝謝! -
汲古閣本《說文解字》,訛誤甚多,遠不如陳昌治刻本。
-
O
-
學習了!!
-
好東西啊。學小篆主要靠他了
留言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