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們的文明
十竹齋書畫譜
明末胡正言編印的《十竹齋書畫譜》是一本書畫冊,兼有講授畫法供人臨摹的功能。分為書畫、墨華、果譜、翎毛、蘭譜、竹譜、梅譜、石譜八大類,收入他本人繪畫作品和複製古人及明代的名作三十家。每譜中大約有20幅畫,都配有書法極佳的題詩詞,共180幅畫和140件書法作品。此為明崇禎六年(1633)南京胡氏十竹齋彩色套印本。
《十竹齋書畫譜》自萬曆己未(1619年)第一譜《書畫冊》起,至崇禎癸酉(1633年)第八譜《果譜》止,梓印時間長達十五年之久。每譜有序言,除《竹譜》附寫竹訣,《蘭譜》附起手式,其餘各譜均四十幅,一圖一文,以書配畫,交相輝映。其中繪畫由胡正言及當時名家如吳彬、吳士冠、魏之克、米萬鍾、文震亨等所畫。除「蘭譜」外,在圖版的對開上,都有名人題句。程家珏《門外偶錄》載:十竹齋常雇刻工十數人,胡正言「不以工匠相稱」。其中刻工有名者為汪楷。胡與之「 朝夕研討,十年如一日 」,故「諸良工技藝,亦日益加精」。該譜與十竹齋箋譜是我國版畫史上寶貴遺產,對後來的木版水印技藝和版畫藝術製作,影響較大。
凡書畫、竹、墨華、石、翎毛、梅、蘭、果八譜,每譜兩冊,全帙共十六冊。
大致目錄
一為書畫冊。花卉竹石、翎毛蔬果二十幅,均有對題。譜前有醒天居士《題十竹齋畫冊小引》和芒碭山人王三德《胡曰從書畫譜引》。
二為竹譜。卷首有《梨雲館竹譜》,分「寫竹要語」,「寫竹括」和「寫竹法」。前半為一畫一題,凡竹圖二十幅,分作「廻風」、「喜霽」、「帶雨」、「凝露」、「貯雲」、「籠煙」、「快雪」、「印月」、「怡老」、「啟新」、「飛白」、「聚翠」、「紫蓧」、「朱帔」、「崖影」、「石床」、「饗松」、「訪菊」、「友梅」、「佩蘭」等。後半則為畫竹「起手式」。
三為墨華冊。譜中圖呈圓光型,對題有綠色「十竹齋琅干箋」竹紋邊框。畫、題各有二十幅,畫面着色細潤,氣韻生動。譜前有語水乘槎子《十竹齋墨花題辭》。
四為石譜。畫、題各二十幅,譜前有序兩篇,一為王三德《閱石譜題言》,一為米芾後人米萬鍾《石譜題辭》。譜中二十幅畫皆為高陽所作。高陽,字秋甫,善花鳥,為萬曆間寫生名手。高陽畫奇石尤精,石譜中作品是臨摹上版,王三德觀後評價極高,以為「天劃神縷之巧,嵌空玲瓏之致,半幅冰繭,宛具層岩疊嶂、峰巒洞穴,真可以對楊次公矣。」圖有墨石、彩石,但均以套版為之,每畫都有對應的題贊。
五為翎毛譜。畫、題各二十幅,有楊文驄於「天啟丁卯立秋日」所題《翎毛譜小序》,非常精彩地評介了胡氏所施餖版之法:「胡曰從氏巧心妙手,超越前代,以鐵筆作穎生,以梨棗代絹素,而其中皴法、染法、點法,及着色之輕重、淺深、遠近、離合無不呈妍曲致,窮巧極工。即當行作手觀之,定以為寫生妙品,不敢作刻畫觀。」此翎毛譜二十圖,畫上無名款,從印鑑來看,應全為凌雲翰一人所作。凌雲翰,字五雲,萬曆、崇禎時人。《明畫錄》說他善畫山水,其實上凌氏花鳥亦善,尤工畫石,為胡正言所推許。
六為梅譜。由玉山進士董繼周作序。此冊胡正言以「芳信先傳」、「飄飄欲仙」、「冰壺掩映」、「暖谷回陽」、「君子之交」、「鐵干支春」、「暗香浮動」、「拾翠為鈿」、「黃惹蜂腰」、「額上玄功」、「東鄰窺宋」、「盟堅寒素」、「香夢沉酣」、「水妃寫照」、「玉骨同妍」、「疏影橫斜」、「幽人贈佩」、「調脂梅粉」、「宮錦清班」、「壽陽點妝」等二十畫題,分別寫早梅、風梅、雪梅、枯梅、竹梅、老梅、月梅、松梅、蠟梅、墨梅、過牆梅、倚石梅、煙梅、臨水梅、水仙梅、疏梅、蘭花梅、茶花梅、杏花梅和落梅,或水墨,或設色,意境、造型與章法,則窮盡變化之能事。每幅畫都有對應的題贊。
七為蘭譜。前有塗日昌「蘭譜序」和畫蘭「起手執筆式」,此譜圖解蘭花,並附小注,頗為詳盡,但無題贊。多為墨印,間有彩版,此譜可為之初學之範本。圖二十幅,多是臨摹趙孟頫等名家之作。
八為果譜。畫、題各二十幅,有西京韓文鏡作序。其中「三元」、「朱橘」等圖,雕版設計巧妙,可謂匠心獨運。
(文字介紹參考:十竹齋書畫譜)
附:另一本清代的芥子園重刊《十竹齋書畫譜》
初印本用化紙印製,傳世稀少,在版本學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現行世的多為清人翻刻,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刊胡氏彩色套印本、乾隆年間重刊胡氏彩色套印本、嘉慶二十二年(1817)芥子園重刊胡氏彩色套印本(此本)等等。康熙元年(1662),李漁52歲時舉家從杭州遷居南京,一住就是近20年。他在金陵營建了自己的私宅———芥子園。李漁經營的芥子園書鋪,不僅刻印《水滸傳》《三國志演義》《西遊記》《金瓶梅》等熱銷名作,而且他的全部作品也都在自己的書鋪印刻,算是壟斷了當時的市場。他改造印刷技術,注重裝幀設計。後來「芥子園」書鋪屢經轉手,但李漁奠定的良好傳統一直保持,使芥子園成為清朝出版業的著名品牌,沿襲兩百多年。
書名:十竹齋書畫譜.16冊.明胡正言輯.清嘉慶22年芥子園重刊胡氏彩色套印本.1817年
文件格式:PDF高清
文件大小:170M
下載鏈接
另附:劍橋大學圖書館藏本《十竹齋書畫譜》超清單頁文件
因為一些朋友詢問到先前整理的劍橋大學圖書館藏本《十竹齋書畫譜》更高質量的圖片文件(可印刷的級別),特別整理了此文件夾。此為劍橋大學圖書館藏本《十竹齋書畫譜》單頁JPG文件(6900像素+)。全套共十六冊,388張圖片,圖片順序以劍橋大學圖書館公開的序列為準,未作調整。
文件夾:十竹齋書畫譜.十六冊.超清圖片.劍橋大學圖書館藏本
文件格式:PDF超清
文件大小:1.34G
下載鏈接
胡正言(1580年~1671年),中國明代末年書畫家、出版家。字曰從,號十竹,是明末期間一個大膽革新的藝術創作家。擅長篆刻、繪畫、制墨等許多工藝,並對拱花術印刷的試驗和推廣應用作出巨大貢獻,他主持雕版印刷的《十竹齋書畫譜》和《十竹齋箋譜》,成為印刷史上劃時代的作品。他首創的「拱花」印刷,在印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到今天,壓凸印刷還廣泛地應用於各種裝潢印刷。
#文章末尾紅色按鈕為明代印本PDF文件,上面的藍色按鈕為超清JPG文件,上面的綠色按鈕為清代刊本。
註:此PDF文件包含全部16冊,頁面寬度為2000像素,PDF文件有分冊標題書籤。此本現藏於劍橋大學圖書館。
--
書名:十竹齋書畫譜.16冊.明胡正言輯.明崇禎六年南京胡氏十竹齋彩色套印本.1633年.劍橋大學圖書館藏
文件格式:PDF高清
文件大小:191M
-
老師您好,請問有十竹齋箋譜的高清版本嗎
-
鏈接已失效,請未曾先生補發鏈接
-
-
劍橋大學圖書館藏本 超清單頁圖片文件夾,還請未曾先生補充書格鏈接,現行謝過!
-
非常謝謝 未曾先生的及時雨(很有效率的回應與更新),也想請問您是否有收錄《凝翠軒畫譜》、《朵雲軒箋譜》、《上海箋譜》呢?謝謝您。
-
博主您好,《十竹齋書畫譜.16冊.明胡正言輯.清嘉慶22年芥子園重刊胡氏彩色套印本.1817年》的連結失效,很希望能更新,非常謝謝您。
-
感謝,當突然要用電子版本的時候,書格依舊是好幫手!
-
感謝本站的無私貢獻,pdf第一頁開篇即有日期「乙未年仲夏長至前三日謹白」,乙未為順治12年(1655),此本應為清初本
-
您好,百度網盤已失效~
-
一位可敬可愛的人,謝謝可以找到高清畫冊學習
-
能在此畫譜中看到自己先人(芒碭山人)的筆墨,身為永城王氏的後人,很是欣慰。
同時也感謝未曾先生提供了這麼好的平台。 -
請問一下,芥子園本的十竹齋是哪個圖書館藏的?
-
《十竹齋書畫譜》哈佛大學美術館藏本,好於劍橋本,從刷印技法到版刻的完整程度,保守都是崇禎時期的,中間未發現拼湊頁。期待未曾可以拿到高清文件!《十竹齋書畫譜》至今各大圖書館未有完整的明版,都是殘存,如儘可能將其影像收集到一起,必定會補全遺憾,也將會為學界研究打開便利之門!
www.harvardartmuseums.org/?q=hu+Zhengyan -
此劍橋1633年版本,其實是個拼補本,從崇禎本到清代康熙原版後刷,以至疑似個別頁是後刻補入。綜覽此部年代大多應該是已經為入清後的原版後刷。台北故宮藏本其實更是最後一次的原板補刷,以前學者不通雕版刻印技法故以古書畫先朴後精的觀念來斷代,謬誤百出......
-
未曾老師你好!
謝謝分享十竹齋書畫譜。
數年前曾看過一本 Mr. Thomas Ebrey 所著關於十竹齋書畫譜的書, Mr. Ebrey 是美國Washington university 的教授,近年專門研究十竹齋書畫譜,據聞他曾周遊列國尋訪各地藏有十竹齋書畫譜的圖書館及博物館,盡可能借閱和拍照作紀錄,當中包括北京圖書館,可惜北京圖書館所藏的那一套太殘破故拒絕了他的要求。他經過所得的資料分析和比較後著成了一本名為 "The editions, Superstates, and States of the Ten Bamboo Studio collection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的書,當中將各地的藏品區分成不同的版本,書中提及最早的版本現存於大英博物館。 -
未曾老師,你好,不知是否有《十竹齋箋譜》的掃描版?
-
未曾老師,你好,十竹齋畫譜有沒有更大一點的圖像
-
為什麼最近老打不開shuge。org 總是出現下面的頁面
溫馨提示:該網站暫時無法進行訪問
原因一:根據工信部相關法規,您尚未進行備案;原因二:根據工信部相關法規,您當前的接入商不是萬網或阿里雲;
原因三:您的網站可能存在不適宜傳播的信息,請聯繫網站管理員。
本頁面為默認提示頁面,如網站存在以上問題請及時進行處理。
阿里雲用戶備案請登錄阿里雲代備案管理系統 ;萬網用戶備案請登錄萬網代備案管理系統 ;
謝謝合作!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 -
劍橋大學圖書館數字化了最古老的中國畫譜《十竹齋書畫譜》, 劍橋大學收藏的是最早的版本,被認為是至今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原始裝訂版本。http://www.solidot.org/story?sid=45079 ,可以收錄一下????
-
不知道跟芥子園有什麼不同 下來看看(,,• ₃ •,,)
-
居然有電子書!!!
-
對比下網上找到的幾張明代初刻本的圖(孔網上找的影印本圖,底本是台灣那邊的中央圖書館藏初刻本),感覺差別還挺大。同一幅畫,芥子園的這個重刻本里的就遠不如原版細膩,配色也有不同。
-
-
我在這書格這兒看到了了中國夢
-
真心謝謝站長
-
非常感謝站長分享~!書格真是個好網站~!
-
太感謝分享了
-
感恩站長的分享!希望也能參與分享及樂捐~
-
打不開啊
-
好東西 非常感謝站長分享 支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