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們的文明
王羲之書道德經
此本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小楷道德經,有褚遂良跋的一個拓本。
關於這篇書法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王羲之有他特殊的癖好。王羲之喜歡白鵝,傳說也與他鑽研書法有關。他認為執筆時食指要像鵝頭那樣昂揚微曲,運筆時則要像鵝掌撥水,方能使精神貫注於筆端。王羲之模仿它的形態,揮毫轉腕,所寫的字雄厚飄逸,剛中帶柔,既像飛龍又像臥虎。清代有位書法家包世臣,對此種情狀作詩曰:「全身精力到毫端,定台先將兩足安;悟入鵝群行水勢,方知五指力齊難。
一天,王羲之乘船出門訪友,忽見前面清清的池水上,一群白鵝在戲水,互相嬉逐,它們是那樣的矯健俊美。王羲之目不轉睛地觀賞着白鵝的種種姿態和戲水的情景,一時被這景像迷住了,久久不願離去。於是他便向艄公打聽,養鵝的主人是誰。艄公說:「這群白鵝的主人是一位道士,你要是喜歡白鵝的話,何不將它買下。」王羲之聽了艄公的話,隨後找到那位道士的家中。道士知道王羲之是著名的書法家,探明了王羲之的來意後,心中暗暗高興,卻不露聲色地說:"我這鵝是不賣的,倘若右軍大人一定想要,請抄寫一份《道德經》來換吧。王羲之欣然同意。回家後,王羲之當即就寫了起來,幾天後一本《道德經》就寫好。王羲之就用這聞名於世的《道德經》換回了山陰道士的一群白鵝。後來唐代大詩人李白還寫了一首詩來敘述這件趣事呢!「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黃庭》或《道德經》)
--
關於是換的黃庭還是道德經,在民間流傳太久。
據祁小春《邁世之風》考證:初唐已有王羲之曾書《黃庭外景經》「與山陰道士換鵝」說法,又稱作《換鵝經》。但據《晉書》王羲之傳稱,王羲之換鵝之經為《道德經》,而梁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提到王羲之寫《黃庭經》一事。唐李白《送賀賓客歸越》詩:「山陰道士如相問,應寫黃庭換白鵝」、褚遂良《右軍書目》、徐浩《古蹟記》等均有類似記述,看來似為事實。但問題是「寫黃庭經換鵝」一事與《黃庭經》的出現在時間不合。《黃庭經》於哀帝興寧二年(364) 出現,據王羲之卒於昇平五年(361)說,則他早已去世多年,不可能見到《黃庭經》。清魯一同《右軍年譜》中嘗疑「寫黃庭經換鵝」事,認為王羲之所寫應如《晉書》王羲之傳所載的《道德經》,也主張王羲之在世時不可能見到《黃庭經》。魯氏所得結論,乃是以《黃庭經》必出於興寧二年為前提,故難以為信。按,《黃庭經》亦為葛洪一派所奉經典。葛洪卒於興寧元年(363),若《黃庭經》出於興寧二年,則葛洪亦無緣見之矣。其實《黃庭經》於西晉時期就早已出現,或者經魏夫人之手而傳世,但在時間上卻未必在興寧二年。(此段引用自殺威棒的評論)
王羲之,字逸少,原籍琅邪臨沂,後遷居山陰,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後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其書法師承衛夫人、鍾繇。 王羲之無真跡傳世。著名的《蘭亭集序》等帖。
--
書名:道德經.晉右軍王羲之書.邨井漸編
文件格式:PDF高清
-
未曾先生,這個原始文件從哪裡下載?
-
格主 失效了。。
-
關於開頭的心經,本人有些愚見,有誤之處還請各位指正。
在開頭的心經與文章的批註中,本人好像發現了些許日文假名(也有可能是漢字部首),所以我懷疑,這本《道德經》可能曾經流傳到日本,被人做了批註,並在開頭抄了一片心經。因為批註與《心經》的字體不同,所以有可能這本書經過至少兩個人的手,作批註的應該是日本知識水平較高的文人雅士,抄寫《心經》的應該是日本的普通百姓。
只是本人的猜測,如有不合理處請各位指正-
有道理,我也仔細看了批註和《心經》的部分。
-
-
支持未曾
-
何時可再下載?
-
百度網盤失效,來晚了
-
謝謝未曾館主的辛苦勞動。微軟鏈接已失效。
-
感謝!都是平時見不到的帖。
-
未曾館主真是有心之人,要是你建一個像天一閣一樣的網絡圖書館,當是千秋萬代被後世所景仰,功得無量,好多珍貴、稀少版本都留落海外,希望有一天都可以回家,我支持館主的做法,這是大愛無邊的胸懷,我會一直支持館主,這個做得很有特色,只是希望館主開放一個可以讓館友分享的天地,因為有些館友也有些分享,可以豐富資源,再次向館主問好,謝謝!!!
-
為何開篇有一段金剛經,而且寫得亂七八糟,難道就是褚遂良的跋?
-
看了此網站,覺得創建者恩德浩蕩。很多圖書館是不外借的資料都在這裡可以看到。感謝站主免費共享中國的傳統文化。
-
王羲之是丹鼎派的道家居士,練外丹有丹毒,食鵝能解之,所以王羲之愛鵝,跟筆法沒半毛錢關係
-
開頭一大片心經是怎麼回事?
-
《黃庭》即指《道德經》,不是《黃庭經》?
留言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