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Scroll to Top

回頁面頂

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們的文明

岸圃大觀 岸圃大觀 岸圃大觀 岸圃大觀 岸圃大觀 岸圃大觀

8 條評論
撰自未曾
2013年7月26日

book info

撰於2013年7月26日 | 8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岸圃大觀

明天啟五年(1625),邑人彭汝楠辭官歸里,在莆田柳橋隱居,建了被稱為十六世紀江南著名園林的「岸圃大觀」。當時書畫家董其昌書「岸圃大觀」字,畫有「岸圃大觀」。此畫被分為若干幅,每幅附有彭汝楠親筆題跋並印成拓本。此本便是此《岸圃大觀》明末拓本。

明代莆田林下士大夫,大都占取山水名勝地營建園林,以娛晚景,成為風氣。當時最為著名的,又是完全依靠人工建築的,只有彭汝楠侍郎經營的城南柳橋「岸圃大觀」。它並非憑藉自然山水,完全用人工鑿池造山,布置亭台樓閣,花卉樹石,依據中國畫的構思,把它造成人間實景。

柳橋,古稱柳塘,位於莆田城廂區的頂墩村,距市區約1公里,三面臨河,沿岸植柳,間栽荔枝。冬去春來,一棵棵柳樹呈嫩綠的顏色,好像用碧玉裝飾成的一樣,從樹上垂下數不清的像綠絲帶一樣的柳條來,放眼望去,全是碧綠的海洋。荔樹也一棵連着一棵,每棵的葉子都是新綠的,充滿着無限的生機。小草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陽光明媚,鳥兒在樹上唱着婉轉的曲子。澄清的木蘭溪水緩緩地流着,魚兒在柳樹的倒影里自由地遨遊,成群的鴨鵝也在水中盡情地嬉戲。船行舟走,貨來物往,如水上的鬧市。偶爾下起毛毛的細雨,柳塘更清新了,故有「柳橋春曉」之稱,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這裡有一座橋,名曰「柳橋」,為宋代李富所建。據說,那時,城南以外之人來往縣城,須在頂墩渡口乘搭渡船而過,可多次發生沉船亡難的事件。李富耿耿於懷,決心在此造橋,方便民眾。於是,他在涵江等地的橋樑竣工後,即四處奔走,多方勸募,又出巨資,親自主持施工。在他的帶領和民眾的努力下,橋建成了,因橋的兩岸有垂柳成蔭,便取名「柳橋」。自此,柳橋代替了柳塘,「柳塘春曉」也成為「柳橋春曉」了。

明熹宗天啟五年(1625年),邑人、萬曆四十年進士兵部侍郎彭汝楠辭官歸里,在此隱居,建有十六世紀江南著名園林「岸圃大觀」,有「煙鬟閣」、「情依樓」、「蕉聲館」、「剩水居」、「漏香廊」、「浮水舫」、「雲來樹」、「見山寺」、「隱花閣」、「寸草庵」及「桂園」、「荔徑」、「壺天」、「樾庵」諸景。明末清初,彭汝楠的兒子士瑛,參加了朱繼祚領導的抗清義軍,收復了興化城。清順治三年(1646),清兵攻破興化城後,這一園林被夷為平地,而今蕩然無存了。岸圃的存在只短短的二十二年。(文字介紹參考來源:柳橋春曉今安在?
--
書名:岸圃大觀.乾坤.明彭汝楠輯.崇禎11刊
文件格式:PDF高清
文件大小:37M

直接下載

評論

  1. 讀者

    這個下載頁面點不進去了 修復一下吧

  2. 董小默

    求增加書格下載鏈接

  3. 菠蘿

    鏈接失效。

  4. 匿名

    偶遇貴網站,幸運。謝謝

  5. 葡萄爸爸

    居然有這麼一個地方,這麼多古籍清晰掃描,相見恨晚啊

  6. 琥珀主

    很感謝這個網站為我提供一個這麼廣闊的閱讀機會,我一定會好好珍惜(*¯︶¯*)

  7. 匿名

    謝謝,覺得這個網站功德很高

    • 未曾

      功德在於先賢,我只是做點勞動而已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