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為宋代的金石學著作。薛尚功撰。共20卷。高宗紹興十四年(1144)成書。書中共著錄496件商周銅器及15件石鼓、秦璽、石磬、玉琥上的銘文。該書編排較有條理,是宋代金石書中銅器銘文資料最豐富的一部。此本為民國24年海城于氏景印(影印)明崇禎朱氏刻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淳化閣帖》傳世後,歷代屢有重輯翻刻。傳至明代,翻刻本已筆跡失真。清代乾隆皇帝為了正本清源,於乾隆三十四年敕文華殿大學士于敏中等以內宮秘藏初刻本為藍本,編印了《欽定重刻淳化閣帖》。此為民國10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乾隆內府本附釋文。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明末摹刻印譜之風盛行,萬曆年間潘雲傑與陸鑨輯摹《秦漢印范》六卷,內雜部分所藏古銅印,共收印2600餘方。由當時名家蘇宜、楊當時同摹,印雖略遜干秦漢真印,卻比木版《印藪》強。此鈐印本大約刊印於明萬曆乙巳至丁未(33年至35年, 1605-1607)。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此本《懸物圖鏡》描繪介紹的是日本傳統的的一種驅除邪氣的佩戴的花環或懸掛香袋裝飾品,訶梨勒。十個二月掛花分別選取每個月份的代表花種配合一種動物構成完整的花環插圖。此本應為西村知備繪製於文化3年(1806)。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詩經名物圖解》是日本江戶時代的儒學者細井徇/細井東陽撰繪的一套博物學書,其主要內容為《詩經》輔配百餘幅精美古畫。分為十個畫冊貼:三冊草部,兩冊木部,兩冊禽部,一冊獸部,一冊鱗部,一冊虫部。此本大約繪製出版於嘉永元年(1848)。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渤海藏真帖》是歷代著名叢帖之一。明崇禎三年由浙江海寧陳甫伸(元瑞)編次,章鏞摹勒。收錄從唐代至元代十大書法家——鍾紹京、褚遂良、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京、蔡襄、米友仁、趙孟頫等十八篇真跡摹勒上石。此貼拓制時間介於明末至清道光之間,貼末有清道光22年畢道遠跋及藏印。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火花即火柴盒上的貼畫,是四大收藏品之一。這套《日本火花設計集萃/燐寸商標貼込帖》,包含上千個舊火花設計;這些火花中蘊含了繪畫、圖形、版式、字體設計等等,值得學習觀賞。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根據拙嚴和尚從大藏經中發現「大羅漢現在護持佛法」的記述,開山祖師無文元選禪師在天台山向石橋獻茶時羅漢曾現身的故事,發願建造並安置五百尊羅漢像。石橋寺也就是天台山下方廣寺。此拓本《石橋五百尊羅漢像》應拓於清嘉慶時期,有嘉慶3年(1798)常州知府胡觀瀾跋。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此書全名《新鐫全像評釋古今清談萬選》,首有「泰華山人」序,書於金陵大有堂。內有「日璧重輝」、「花神吟詠」等晚明金陵版畫六十八幅。此書盡談唐朝以來人仙神鬼故事,有明之「聊齋」趣味也。此本為明萬曆年間南京大有堂刊印。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