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漢溪書法通解》為清代戈守智(號漢溪)輯。全書共八卷,採錄古人論書之語,分為:述古、執筆、運筆、結字、訣法、譜序六門。其中《述古》、《譜序》卷收錄歷朝歷代重要書法理論,並加以歸納總結。此本大致為清乾隆時期平湖縣東張松年刊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此《松雪堂印萃》為清乾隆時期郭啟翼輯自刻印而成。全書共四冊,首冊為松雪堂百壽圖印,其餘三冊均為閒章,每頁鈐印一至六方,共收印五百零九方,印下均有釋文,前有楊峒、李策、竇作相、徐雲龍題序四則及自序。此為清乾隆時期鈐印本,邊框為藍色板框,釋文墨色套印,朱色鈐印。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此《昇平樂事》圖冊共十二開:白象花燈、蝙蝠風箏、花籃燈、放鞭炮、鵝燈踢毽、大花燈、魁星、鍾馗、花燭鶴燈、鹿燈、吉慶平安、獨占鰲頭。畫中描繪提燈有象、鶴、鹿、蝙蝠、鷹、兔,魁星等各樣的吉祥涵意圖樣。此為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本,畫無名款,可能為清宮供奉畫家之作。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是記述景教在唐代的流傳情況的重要文獻。此碑於唐建中二年由一個名叫景淨的波斯傳教士撰刻樹立,呂秀岩書並題額,立於大秦寺的院中,正面刻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及頌文,上有楷書三十二行,行書六十二字。此內含明李之藻編刻本及民國拓本、拓片(頌文及左右)。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此《盛明雜劇》(二集)由明代沈泰編。全書共收:風月牡丹仙、香囊怨、武陵春、蘭亭會、赤壁游、易水寒、夭桃紈扇、碧蓮繡符、曲江春、丹桂鈿合、魚兒佛、雙鶯傳、不伏老、虬髯翁、紅蓮債、櫻桃園、逍遙遊、相思譜等三十種明人所作雜劇。此為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崇禎二年序刊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此《新傳理性元雅》是由明代關中張廷玉撰輯的古琴譜。全書共四卷,譜內共收錄:梅花三弄、酒狂、陽春、猿鶴雙清、白雪、鹿鳴、客窗夜話、湘妃怨、胡笳十八拍、鳳求凰、相思曲等七十二首附詞琴曲。譜前有引言,調五弦手法,七弦旋宮論,三琴起止論,五音十二律應弦合調,指法等。此為明代青箱館刊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所謂「龍門二十品」是指選自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牛橛造像記、一弗造像題記、始平公造像記、北海王元詳造像記、司馬解伯達造像記等),是魏碑書法的代表,其中十九品在古陽洞,一品在慈香窟,這一稱號始自清代。此內包含拓本和超清朱色拓片兩種類型的文件。#更新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石鼓又稱「獵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字刻石,因由十塊堅硬的花崗岩鑿刻成鼓形而得名。在這些鼓狀的石頭上鐫刻着篆書文字,人稱石鼓文。此內含四種版本:博文堂刊本《宋拓石鼓文》、《儀徵阮氏重橅天一閣北宋石鼓文本》(阮元原刻初拓)兩種、《石鼓文》附《石鼓文音訓》清末拓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清平山堂話本》是明代洪楩編印的話本小說集,所收話本,以宋、元話本為主,部分為明嘉靖以前的話本。此內閣文庫藏本,殘存:簡貼和尚、西湖三塔記、風月瑞仙亭、快嘴李翠蓮記、風月相思記、陰隲積善、刎頸鴛鴦會、楊溫攔路虎傳等十五篇。此為明嘉靖時期清平山堂刊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