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鵲華秋色圖》卷由元代畫家趙孟頫繪。此畫是元貞元年他自濟南路職位南返後,為友人周密描繪其祖籍地貌景色之作。描繪的是濟南東北華不注山和鵲山一帶秋景,畫境清曠恬淡,表現出恬靜而悠閒的田園風味。作品採用平遠構圖,再以多種色彩調合渲染,虛實相生,筆法瀟酒,富有節奏感。此卷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此《玉茗堂還魂記》(牡丹亭)由明代湯顯祖撰。全書共分上下兩卷,五十五出(由標目、言懷到肅苑、驚夢、到婚走、駭變、到最後的圓駕為止),描寫了大家閨秀杜麗娘和書生柳夢梅的生死之戀。此為清乾隆五十年冰絲館刊本,是書以清暉閣本為底本刊刻,內含版畫三十九幅,刊刻精細,眉端刻批校。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元代刊行的講史話本《全相平話》,現存《武王伐紂書》、《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秦並六國平話》、《續前漢書平話》、《三國志平話》五種。各種大體根據正史寫成,其中細節多採用民間流傳故事。版式均為上圖下文,有小標題,五種總計228幅圖。它們對後來的歷史小說形成有很大影響。此為元至治間建安虞氏刊本。#更新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此套《赫達·莫里遜的攝影集》(莫里士中國老照片)由德國女攝影家Hedda Morrison(赫達·莫里遜)拍攝。此次整理了共2174幅,記錄當時的建築風景、市井街頭、傳統手工藝、生活習俗等人文主題,拍攝時間大致為1933至1946年,拍攝地主要有:南京、北京及香港。此套現藏於藏於哈佛大學圖書館。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此《夢仙草堂圖》卷題作:晉昌唐寅為東原先生寫圖。畫卷將「枕書眠」的真實表現引伸到「夢入壺中」的幻想境界,將真與幻,現實與想象相結合來構成富有幻想色彩的畫意,使觀賞者產生夢幻境界的聯想。此卷現藏於弗利爾美術館,卷後有顧應祥、許相卿、僧子山、翁桂、費念慈等詩文題跋。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此《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 Museum photograph albums》(華西協合大學博物館圖錄)共四冊,內收錄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所藏文物(瓷器、書畫、刺繡、錢幣、青銅器等等)黑白照片,喇嘛、牧師、民族人物服飾以及漢州(今廣漢)文物發掘照片,共三百八十五幅,部分照片可能由葛維漢拍攝。大致拍攝於1934年。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此《Father Leo Van Dyke collection》(狄化淳神父的攝影集)由比利時來華天主教傳教士狄化淳拍攝。全套共含照片九十幅,拍攝時間在1920年前後,照片內容主要是寧夏、甘肅地區的戲劇服飾、街景集市、城樓建築、水運交通等。此影集(硝酸纖維素膠片)現藏於:哈佛大學圖書館。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此《帝鑒圖說》由明朝萬曆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編。全書共四冊,其內容是專為皇帝教育編纂的教材,對象是剛即位的小皇帝朱翊鈞,也就是萬曆皇帝。張居正為了引發小皇帝的學習興趣,並且提高學習成效,將歷代帝王分為「聖哲芳規」和「狂愚覆轍」兩部分,採用以圖片搭配短篇故事的方式。此為純忠堂藏板,清中期刊本。#更新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此《山海百靈》圖卷(簽題:唐胡瓌《蕃獸圖》真跡神品上上,卷前題:山海百靈)。畫卷描繪諸多怪奇神獸,這些動物形象靈感應該來自《山海經》,卷後有一段跋描述此卷的傳遞情況。此卷大致繪於明代(待考),現藏於賽克勒美術館。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