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Scroll to Top

回頁面頂

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們的文明

十三經集字摹本 十三經集字摹本 十三經集字摹本 十三經集字摹本 十三經集字摹本 十三經集字摹本 十三經集字摹本 十三經集字摹本 十三經集字摹本

撰於2014年3月17日 | 17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十三經集字摹本

此書《十三經集字摹本》為舊時初學經書學童或儒生專用字書,每頁錄經文十二字,版式為上楷下篆。學生可每日摹四頁,摹完請塾師照注講明。書名頁題「十三經集字摹本,涇陽張小浦先生鑑定,江右彭玉雯雲墀氏纂刻,萬青銓蓬山氏校正」。此本刊印於清道光二十九年。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中國戲曲服裝圖案 中國戲曲服裝圖案 中國戲曲服裝圖案 中國戲曲服裝圖案 中國戲曲服裝圖案 中國戲曲服裝圖案 中國戲曲服裝圖案 中國戲曲服裝圖案 中國戲曲服裝圖案

撰於2014年3月4日 | 2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中國戲曲服裝圖案

這套東北戲曲研究院研究室編輯的《中國戲曲服裝圖案》,梅蘭芳題寫書名。繪圖作者有馬強、夏陽、魯華,這些圖案是從中國舊有的戲曲服裝和民間刺繡實物以及個別同志的創作中選擇比較好的,加以組織整理編繪而成的。書中收各式圖案73幅60頁。此本於1957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印刷出版。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中國建築彩畫圖案 中國建築彩畫圖案 中國建築彩畫圖案 中國建築彩畫圖案 中國建築彩畫圖案 中國建築彩畫圖案 中國建築彩畫圖案 中國建築彩畫圖案 中國建築彩畫圖案

撰於2014年3月4日 | 5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中國建築彩畫圖案

這套畫冊《中國建築彩畫圖案》由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劉醒民、王仲傑編集,是書內收中國古建築圖樣36幅,由北京彩畫界老藝人劉醒民、陳連瑞等按照清乾隆時期以後的彩畫規制繪製,可謂包括了清代建築彩畫圖案的精華。此本大約在1955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彩印。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十四經穴歌 十四經穴歌 十四經穴歌 十四經穴歌 十四經穴歌 十四經穴歌

撰於2014年2月21日 | 6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十四經穴歌

針灸是中醫疾病治療的一種重要手法,有悠久歷史。至今仍是一種治療方法。此清代鈔本《十四經穴歌》詳細敘述人體十四經脈以及穴位,即人體上可針灸之處。本書中前十二經中只有經穴圖(十一經脈均有圖像與歌訣)。其它二經脈僅有分寸歌。書末還附有四幅圖:普照圖、反照圖、內照圖及觀音密呪圖。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許氏說篆 許氏說篆 許氏說篆 許氏說篆 許氏說篆 許氏說篆 許氏說篆

撰於2014年1月20日 | 4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許氏說篆

此書《許氏說篆》為東皋印派的開創人許容編撰。本書分上中下三卷。卷上為篆體原始,計12則;卷中為篆體正宗,計27種;卷下為篆體奇賞,計27種。卷中及卷下,每種字體均有原鈐印拓示範書體,下並注有用刀法。此本為師古齋藏板.康熙14年(1675)新鐫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新詩造紙書畫譜 新詩造紙書畫譜 新詩造紙書畫譜 新詩造紙書畫譜 新詩造紙書畫譜 新詩造紙書畫譜 新詩造紙書畫譜

撰於2014年1月15日 | 2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新詩造紙書畫譜

此《新詩造紙書畫譜》通過二十四幀繪畫和二十四幀釋文從蔡侯宅第開始,記錄了造紙工藝的全過程。其中釋文部分引用了許多名人的詩文,如李商隱、謝莊、張伯玉等,其中還有些澄心堂的紙句。此畫譜編撰繪製年代,作者不詳。通過其中大量鈐印估計可能是清代的周開泰編撰。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中華造紙藝術畫譜 中華造紙藝術畫譜 中華造紙藝術畫譜 中華造紙藝術畫譜 中華造紙藝術畫譜 中華造紙藝術畫譜 中華造紙藝術畫譜

撰於2014年1月7日 | 2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中華造紙藝術畫譜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此畫譜《Art de faire le papier à la Chine》(中華造紙藝術畫譜)根據乾隆時法國耶穌會士蔣友仁( Michel Benoist )在中國的記錄資料編輯而成。此書通過27幅水粉畫描繪了竹紙(是以竹子為原材料造的紙)的製造工藝流程。此書出版於1775年。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脈經 脈經 脈經 脈經 脈經 脈經

一條評論
撰自 未曾

撰於2014年1月2日 | 一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脈經

《脈經》是中醫脈學著作。西晉王叔和撰於公元三世紀,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全書共分十卷、九十八篇。闡述脈象24種並論述臟腑、經絡 、病證、治則、預後等。此本前有林億,王叔和序,為明萬曆29年(1601)新安吳勉學翻刻宋板。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傷寒論 傷寒論 傷寒論 傷寒論 傷寒論 傷寒論

撰於2013年12月26日 | 5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傷寒論

《傷寒論》流傳到日本,因康平三年(1060年)由侍醫丹波雅忠抄錄,故後人稱為《康平本傷寒論》,是據其抄錄時代而命名。此本《和家氏傷寒論》是和氣朝臣嗣成於貞和2年(1346年)根據康平本鈔本。此1854年再鈔本現藏於德國柏林國家圖書館。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