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遊記》是中國最早一部比較詳細記錄所經地理環境的遊記,也是世界上最早記述岩溶地貌並考證成因的書籍。這個是光緒七年(1881)年痩影山房的木活字刊本,包含季夢良編輯(徐霞客的姻親兼家庭塾師,是整理《徐霞客遊記》第一人)10卷,和清代葉廷甲的補編。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這是清順治十三年補輯並重鐫的汲古閣十七史系列叢書中的《史記》130卷。《史記》分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記載了上起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帝京景物略》,明劉侗、於奕正同撰,周損編輯成書。主要記述明北京地區的山川園林、庵廟寺觀、橋台泉潭、歲時風俗。崇禎八年(1635年)冬初版刊行。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這卷桂川國瑞的《動物寫生圖》卷大致繪於大約弘化三年(1846年),主要描繪的是一些當時進貢到日本海外的動物,比如阿丹國(現在也門的亞丁)的麒麟(就是長頸鹿),其實在永樂十三年十一月,榜葛剌特使來中國也進獻過「麒麟」(即長頸鹿)。還有雷鳥、阿蘭陀(現在的荷蘭)山馬等等。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該書作者不明,封面注有 「《創世紀》全譯本」字樣。 此雙語對照本,東巴文是彩色的,而中文是黑色的。 東巴文是一種古代圖形文字,是雲南麗江納西族用來記錄的文字。 該文字大約始於 17 世紀。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這應該是一本比較全面記錄日本寺廟佛像及銘文的影像資料。由日本考古學會在1926出版,在1936年重訂再版。從中可以窺見日本在雕刻藝術上的歷史和成就。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這本書的開篇收錄了「西湖十景」的版畫十幀。分別是: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鐘、曲苑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雲;乾隆年間,杭州人翟灝、翟瀚兄弟合著這本《湖山便覽,記載西湖遊覽景點增加到1016處,為杭州最早的導遊書籍。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全稱《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之碑》。東晉大亨四年(405年)四月刻,楷書。縱190厘米,橫71厘米,13行,行30字。乾隆43年在雲南曲靖縣(南寧縣)城南七十里之揚旗田出土。今在雲南曲靖第一中學內。此碑同較晚《爨龍顏碑》合稱「二爨」。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殷商貞卜文字考.羅振玉撰》成書於1910年,是羅振玉研究甲骨文的第一部作品,其中釋出單字近三百個,共三十二頁。其書首頁首行題書名,次行以下為羅振玉自序,其後為正文。正文分別為四篇,《考史第一》、《正名第二》、《卜法第三》、《余說第四》。
閱讀或參與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