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簡》,是北宋初年郭忠恕匯集的一部古文字書。書名取自古人「殺青簡以寫經書」,謂之「殺青」,亦謂「汗簡」,藉以說明「古文」是源於古人竹簡上所寫經書的古文。此本為清康熙42年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東漢永壽二年(156)立。現存曲阜孔廟。四面皆刻有文字。碑文記述魯相韓敕修飾孔廟、增置各種禮器、吏民共同捐資立石以頌其德事。此碑是漢代隸書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此本為清末的一個拓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敬史君之碑》全稱是《禪靜寺剎前銘敬史君之碑》。此碑刻石於東魏興和二年,主要記述了敬顯俊(即敬史君)的生平、履歷和功德。讚頌了其擔任地方官時治理有方,勤政愛民的諸多事跡。碑文1265字,為由隸到楷過渡的魏書體。此本為清末的一個拓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郁岡齋帖》,明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明刻匯帖,十卷。王肯堂(字宇泰,號損庵,江蘇金壇人)輯,管駟卿刻。篆書帖名「郁岡齋墨妙第一」等,尾款篆書「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歲次辛亥夏五金壇王氏摹勒上石」,取材魏、晉、唐、宋名家書跡。此帖石清初尚存,此本為清嘉慶拓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前赤壁賦》是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蘇軾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的散文。因後來還寫過一篇同題的賦,故稱此篇為《前赤壁賦》,十月十五日寫的那篇為《後赤壁賦》。此本應該是清代的一個書本,民國的拓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杭州福神觀記》是一篇碑記,由著名文學家鄧文原撰文,記述道教領袖張惟一委派崔汝晉重建位於西湖斷橋之側的福神觀之始末。趙孟頫書此碑記於元延祐七年(1320年),時已67歲,屬其極晚年作品,已臻「人書俱老,爐火純青」的境界。此本民國時期拓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孔子廟堂碑》現存刻石有兩塊,一塊在陝西省博物館,俗稱《西廟堂碑》;另一塊在山東成武縣,俗稱《東廟堂碑》。此本包含《孔子廟堂碑》唐虞世南撰並書.翻刻.西廟堂碑.東廟堂碑兩個版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陝西省岐山縣城南五丈塬,是諸葛亮幾十年南征北戰中最後一個戰場。諸葛亮死後,唐初便有人在此立廟,後來殿內東西兩壁鑲嵌的40塊二尺見方的岳飛書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石刻。此本為光緒4年的一個拓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佛說阿彌陀經是大乘佛教經典之一,為釋迦牟尼佛在祇樹給孤獨園所宣說。秦鳩摩羅什譯。此本為清光緒18年王代功書,王闓運書跋的《佛說阿彌陀經》民國拓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