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Scroll to Top

回頁面頂

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們的文明

撰於2013年11月15日 | 一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小山林堂書畫文房圖錄

此書《小山林堂書畫文房圖錄》為市河米庵輯錄其三世所藏中國歷代書畫文房雅玩二百四十種,彚為一編。分書畫、銅器、玉器、雜項四大類。書畫最富,共七卷,按時代先後依次為唐宋元一卷,明代四卷,清代二卷。雜項中又分古琴、筆墨紙硯及奇石等,皆有關於文房雅玩之屬。此本為1848年晹谷園本刊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2 條評論
撰自 未曾

撰於2013年11月12日 | 2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快雪堂法書

《快雪堂法書》匯刻叢帖。清代馮銓摹集,劉光晹(字雨若)刻。所收法書,自魏鍾繇、晉王羲之至元趙孟緁為止。又因為第一卷以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開篇,故名《快雪堂帖》。快雪堂帖刻石今存北京北海公園松坡圖書館。此本為六冊版本,應該是清乾隆44年後的清拓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撰於2013年10月16日 | 3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篆書謙卦碑

安徽蕪湖十二中學校園的《謙卦碑》,是李陽冰在任當塗縣令期間,應友人之請所書而刻於石的。此碑為篆書,氣勢犀利,風骨遒勁,筆法雄健。唐時散落民間,明初蕪湖王氏於當塗城內獲得,將碑轉至蕪湖秘藏家中。此本為明嘉靖5年張大用跋,清道光張幼軒題簽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3 條評論
撰自 未曾

撰於2013年10月14日 | 3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擬山園帖

《擬山園帖》,共十卷,清代個人叢帖。清順治八年至十六年(公元1651-1659年)王鐸之子無咎撰集,古燕呂昌摹,張翱鐫。帖名行書。此帖全刻王鐸一家之書,共103種,其中大多為臨古之書。這也是王鐸的最有名的代表作,世稱「神筆王鐸」。此本為清代拓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5 條評論
撰自 未曾

撰於2013年9月29日 | 5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

《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為宋代的金石學著作。薛尚功撰。共20卷。高宗紹興十四年(1144)成書。書中共著錄496件商周銅器及15件石鼓、秦璽、石磬、玉琥上的銘文。該書編排較有條理,是宋代金石書中銅器銘文資料最豐富的一部。此本為民國24年海城于氏景印(影印)明崇禎朱氏刻本。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撰於2013年9月15日 | 11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欽定重刻淳化閣帖

《淳化閣帖》傳世後,歷代屢有重輯翻刻。傳至明代,翻刻本已筆跡失真。清代乾隆皇帝為了正本清源,於乾隆三十四年敕文華殿大學士于敏中等以內宮秘藏初刻本為藍本,編印了《欽定重刻淳化閣帖》。此為民國10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乾隆內府本附釋文。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撰於2013年9月11日 | 2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秦漢印范

明末摹刻印譜之風盛行,萬曆年間潘雲傑與陸鑨輯摹《秦漢印范》六卷,內雜部分所藏古銅印,共收印2600餘方。由當時名家蘇宜、楊當時同摹,印雖略遜干秦漢真印,卻比木版《印藪》強。此鈐印本大約刊印於明萬曆乙巳至丁未(33年至35年, 1605-1607)。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撰於2013年9月5日 | 4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渤海藏真帖

《渤海藏真帖》是歷代著名叢帖之一。明崇禎三年由浙江海寧陳甫伸(元瑞)編次,章鏞摹勒。收錄從唐代至元代十大書法家——鍾紹京、褚遂良、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京、蔡襄、米友仁、趙孟頫等十八篇真跡摹勒上石。此貼拓制時間介於明末至清道光之間,貼末有清道光22年畢道遠跋及藏印。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

撰於2013年8月12日 | 3 條評論 | 歸類於 | 撰自未曾

十六長樂堂古器款識考

《十六長樂堂古器款識考》四卷,為專錄古器款識,考證青銅器銘文之專書,清錢坫撰。此本還包含一冊錢坫的《浣花拜石軒鏡銘集錄》兩卷。此冊輯錄漢、六朝、唐銅鏡二十五種,並有作者考證文字。此本大約刊印於清嘉慶元年(1796)。
閱讀或參與評論

直接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