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们的文明
荀子
此《荀子》二十卷是记录荀子思想的主要著作,唐代杨倞注。全书共三十二篇(劝学、修身、不苟、荣辱、非相、儒效、王制等等),其中大多数为荀子的著作,少数出于门人之手。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治学方法、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此为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本。
《荀子》的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逻辑起点。荀子主张人性恶,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如果任人顺性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争夺,使社会陷入混乱;必须由圣人制定礼义,进行教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使社会正常安定。所以他认为人性是恶的,而善则是后天人为教育的结果;善不是性,而是“伪”。他与孟子一样,也肯定人人都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成善成圣,只是成善成圣的途径与孟子所说的不同。他不是强调尽心知性,而强调学习、积累和“注错习俗”,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来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荀子认为“能群”是人类区别于禽兽并能胜过和役使禽兽的基本条件,而“分”则是人类组成社会的基本法则。为了消除人们由于欲利而引起的争夺,必须明确规定人们在经济上、政治上贫富贵贱的等级区分。这就是礼义的起源和实质。在此基础上他在政治上提出了隆礼重法说。在君民关系上荀子一方面尊君、隆君,一方面重视民本,提出君民舟水说。在天人关系方面,荀子认为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有它固有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的治乱兴废,在人而不在天;人应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制天命而用之。在认识论方面,荀子特别提出“解蔽”,认为认识的片面性是人们的通病。他提出“虚壹而静”的解蔽方法,主张认识事物要虚心、专心、静心,以达到主观上的大清明境界。荀子又构成了以正名为中心的逻辑体系,他揭示了名反映实的本质,制定了关于名的划分和推演的理论,阐述了制名的原则,又揭示了命题的本质,特别是在直言判断的定义上超越了的人。荀子的文学思想是注重实用,提倡质朴。他的文章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气势浑厚,多用排比和比喻。已由语录体发展为标题论文,标志我国古代说理文趋向成熟。
《荀子》全书论说方面极广,张觉在他的《荀子译注》说:“纵观荀子全书,凡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语言学、文学皆有涉猎,且多精论,足以为先秦一大思想宝库。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
西汉刘向整理时定为32篇,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荀子亲手所著的22篇,一类是荀子弟子所记录的荀子言行,共5篇,一类是荀子及弟子所引用的材料,共5篇;前两类是研究荀子思想的直接材料,是《荀子》一书的主体。
大致目录
荀子序、荀子新目录
卷一、劝学篇第一、修身篇第二
卷二、不苟篇第三、荣辱篇第四
卷三、非相篇第五、非十二子篇第六、仲尼篇第七
卷四、儒效篇第八
卷五、王制篇第九
卷六、富国篇第十
卷七、王霸篇第十一
卷八、君道篇第十二
卷九、臣道篇第十三、致仕篇第十四
卷十、议兵篇第十五
卷十一、强国篇第十六、天论篇第十七
卷十二、正论篇第十八
卷十三、礼论篇第十九
卷十四、乐论篇第二十
卷十五、解蔽篇第二十一
卷十六、正名篇第二十二
卷十七、性恶篇第二十三、君子篇第二十四
卷十八、成相篇第二十五、赋篇第二十六
卷十九、大略篇第二十七
卷二十、宥坐篇第二十八、子道篇第二十九、法行篇第三十、哀公篇第三十一、尧问篇第三十二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运城临猗县) 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所谓的孟子“性善论”比较。荀况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杨倞(jìng)为唐代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县南)人。生平不详,仅知其为唐宪宗年间人,杨汝士之子,历官东川节度使、刑部尚书、大理评事。著《荀子注》一书,为现今流传《荀子》之最早注本,《荀子》一书,以难读著称,学者多从杨注。两《唐书》皆无传。
世德堂《六子全书》,为嘉靖间一部影宋名刻。顾春辑,全套共六十卷,包括《道德经》二卷,《南华真经》十卷、《冲虚至德真经》八卷,《荀子》二十卷、《新纂门目五臣音注扬子法言》十卷,《中说》十卷。
文件名:六子全书.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本
文件格式:PDF高清
文件夹大小:1.33G
下载链接
你可以由上面的绿色按钮下载世德堂刊《六子全书》全套,或由书名链接查看对应书籍介绍。末尾红色按钮为本页介绍书籍下载地址。
注:此PDF文件包含分卷篇书签。八行十七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书口上刻「世德堂刊」,框 19.9 x 13.8厘米。
--
文件名:荀子.20卷.唐.杨倞注.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本
文件格式:PDF高清
文件夹大小:378M
-
請未曾先生補充荀子下載鏈接。
-
草草读了荀卿,以为《劝学》最要,乃机枢也。《性恶》一篇,乃阐发孔孟之道,解先儒之言也。荀卿,稷下讲学,时人皆有交游,得以采百家之长而集齐菁华。虽师名归于儒,亦乃春秋战国之大成也。此本善,细读中。
-
刚刚在课本上看见书影,书格就出了,无巧不成书啊。
留言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