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們的文明
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
此《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為明代戲劇家鄭之珍編。全書共三卷:上卷三十二出,寫傅相敬佛濟貧,得善報而升天;中卷三十四出,寫婦女劉氏不信佛教,得惡報而下地獄。下卷三十四出,寫羅卜為救母親劉氏出離地獄,歷盡千辛萬苦,最終超度母親升天。此為明萬曆十年新安鄭氏高石山房刊本,內含版畫五十餘幅。
目連救母故事在民間影響很大,有關它的戲劇也一直盛演不衰。清代乾隆年間,宮廷中專門編演了大戲《勸善金科》(本站已發布),演述目連救母故事。全劇長達二百四十齣,需十天才能演完,可謂創目連戲之最。
本書由鄭之珍於萬曆十年(1582)自刻。書中版畫自徽州名匠黃鋌之手,插圖反映了徽州早期版畫質樸的風格,鄭振鐸先生稱其插圖「別具一格,實為徽派版畫之始祖」,「人物形象渾樸,大似建安派,或金陵派初期作品,但有動作,有力量,可以說是雖粗而豪,雖簡而厚」。
大致目錄
敘勸善記(葉宗春撰)、勸善記序(陳昭祥撰)、序(鄭之珍撰)
讀鄭山人目連勸善記(倪道賢撰)、勸善記(陳瀾汝撰)
上卷:三十二出
中卷:三十四出
下卷:三十四出
勸善記跋(胡天祿撰)
鄭之珍,號高石山人,明代戲劇家,祁門清溪人,篤信佛教,一生宣揚佛理、勸人為善,以正社會風氣。1579年,在變文的基礎上撰寫《目連救母勸善戲文》,分上、中、下3卷,共一百零二出,廣泛流傳於民間,成為今日之「祁門目連戲」。
目連救母故事來源於佛教經典《佛說盂蘭盆經》,講述佛弟子目連為救母出離地獄而不辭艱險,最終使母親脫離苦海。唐代的「大目犍連冥間救母變文」即據之演繹而成,宋代還出現過《目連救母》雜劇。元末明初,又有《目連救母出離地獄升天寶卷》。
註:此PDF文件包含分卷書籤。框20.1x13.5厘米,10行,行24字,小字雙行,字數同,單欄,版心白口,單魚尾,下方記刻工。鈐印:「國立中/央圖書/館考藏」朱文方印、「嘉業堂/藏四庫/缺佚書」朱文方印、「劉印/承榦」白文方印。
--
書名: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三卷.明.鄭之珍撰.明萬曆十年新安鄭氏高石山房刊本
文件格式:PDF高清
文件大小:538M
-
您好,請問這本原版現藏於哪個圖書館?
-
未曾先生好,請問可以補一個高石山房刊本《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的下載鏈接嗎?谷歌網盤下載不來。
-
未曾兄好,好幾年不見,書格網依然挺立着,難能可貴,求台灣「國家」圖書館大家就是國立中央圖書館的
彩筆情辭一書,最好是高清的,謝謝
留言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