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们的文明
广川书跋
《广川书跋》是宋代董逌著录金石碑帖并鉴赏点评之作。全书共十卷,其中前五卷跋先秦至汉之钟鼎铭文、石刻,后五卷跋魏、晋、南北朝、隋至唐至北宋书迹,共二百二十六则,是我国艺术史上一部重要的赏鉴著作。此为明代吴宽丛书堂红格钞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该书前五卷为金石跋尾,首三卷记三代古器凡五十六条,卷四、卷五记秦汉金石凡三十七条,小计九十三条;后五卷为法书碑刻之跋,卷六为三国至隋代碑帖凡四十二条,卷七、卷八、卷九为唐人碑帖凡六十三条,卷十为五代至宋仅十三条,小计一百一十八条。合计二百二十一条。其成书较早,记述颇丰,论述精当,且书中所涉不少作品今皆不存,故其史料价值颇高,至其辨真伪、订源流、求旁证,都相当严谨。
《广川书跋》中数次提及“秘书郎黄伯思”和“黄伯思学士”,可知董逌在秘阁供职时与黄伯思相友善。其时,黄伯思以古文名家,奉诏于内府集古器考真伪。两人相商榷、通有无,亦是政、宣年间文物鼎盛之时的文人乐事。此即四库馆臣“道在宣和中,与黄伯思均以考据赏鉴擅名”之说之由来。故而《广川书跋》与《东观余论》两书,在内容与体例上都有相似之处;不同处则《东观余论》偏重于法帖,而《广川书跋》于金石与法书碑版并重。(介绍参考)
该书以题跋为载体,重视考据,跋文言简意深,多发前人之所未发,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较好地处理了著录与鉴赏、考据与议论的相互关系,对后世书跋理论与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封面及书末均有跋文。内有黄丕烈跋(贴条)
董逌(音yōu),字彦远,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北宋藏书家、书画鉴定家。靖康末,官至司业,迁徽猷阁待制,以精于鉴赏考据擅名。
吴宽,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世称匏庵先生。直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名臣、诗人、散文家、书法家。成化八年(1472年)状元,授翰林修撰,曾侍奉孝宗读书。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定”。
注:此PDF文件包含分卷书签。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手稿,28.4 x 16 厘米,半叶11行24字,钤有“梅谿精舍”、“辛夷馆印”、“季印振宜”、“沧苇”、“大兴朱氏竹君藏书印”等,可知其历经明文徵明、季振宜、清朱筠等人收藏。
--
文件名:广川书跋.十卷.宋.董逌著.明代吴宽丛书堂红格钞本
文件格式:PDF高清
原色版文件大小:439M
黑白版(可选)文件大小:31.4M
-
请补充链接
留言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