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Scroll to Top

回页面顶

每个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们的文明

大唐西域记卷本 大唐西域记卷本 大唐西域记卷本 大唐西域记卷本 大唐西域记卷本 大唐西域记卷本 大唐西域记卷本 大唐西域记卷本 大唐西域记卷本

2 条评论
撰自未曾
2016年5月4日

book info

撰于2016年5月4日 | 2 条评论 | 归类于 | 撰自未曾

大唐西域记卷本

此卷本《大唐西域记》为唐玄奘法师自长安前往印度求佛经的旅行见闻,回到大唐后奉太宗旨意整理成。全书共十二卷,主要内容记述七世纪中亚各国及印度的佛教等的状况、历史、地理、文化、社会、风俗等。此绀纸金银交替写本,约书写于12世纪,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这套东京国立博物馆馆藏品原为流传到中尊寺的绀纸金银文字大藏经中的经卷,属于著名藤原清衡发愿的“大藏经”的一部分。最初有5000余卷,于天治3年(1126年)中尊寺立寺供奉时,收纳于此寺中,别名“中尊寺经”更为人们所熟悉。封面用金银泥书有宝相华文,书卷名在双线框中用金字书有“西域记卷第八”等。各卷的衬页上都用金银泥绘有华丽的释迦说法图。在绀色纸上银线所勾边界中以金银双色换行交替书写经文,各卷笔迹均不相同,第1卷卷首可见于志宁、敬播的序文。轴首为镀金唐花字拨形(bachigata),提纽也残留有部分原貌。此品是研究唐代佛教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的重要史料。

大致目录

大唐西域记序(于志宁撰)、大唐西域记序(敬播撰)

卷一:三十四国
卷二:三国
卷三:八国
卷四:十五国
卷五:六国
卷六:四国
卷七:五国
卷八:摩揭陁国(上)
卷九:摩揭陁国(下)
卷十:十七国
卷十一:廿三国
卷十二:二十二国

每卷前有泥金画像一幅
da-tang-xi-yu-ji-juan-ben10

文件夹内还附:玄奘三藏像 一幅
da-tang-xi-yu-ji-juan-ben11
本图(图片大小:7061x15890像素)描绘的是身负塞满经典典籍的笈,穿着绑腿踏着草鞋的游僧。僧人打扮的上部盖有大型的圆形笠,香炉从此处垂下。僧人脖子上戴着骷髅串成的项链,腰上配刀,右手执佛尘,左手持经卷,举步向前。背景绘有绵延的山岭。据说这样的姿态,表现的是为了求法从中国越过中亚的沙漠抵达印度,并在印度各地巡游终于获得诸多经卷并将其带回中国的玄奘三藏之姿。玄奘三藏的画像,除了此类旅行之姿外,还有手持被称为梵筐的印度式折本经典的立像,以及端坐于礼盘上的坐像,共3种,本图是现存的玄奘像的代表性优秀作品。画像中眼鼻及口唇处纤细的描写,栩栩如生,肌肤部分的轮廓线条采用褐色,沿着线条施有同色系的淡色晕染表现出立体感的描写手法,衣服及笈等主要部分采用绿、群青、褐色等冷色系的色彩,多用白色的纤细色彩图案及对细节部分的描写等特点,可谓是深刻地反映了与宋至元时期佛画、特别是制作于中国宁波舶至日本的一系列佛画相通样式的作品例。(此为绢本着色,约绘制于14世纪,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文件名:玄奘三藏像.绢本着色.14336X31744像素.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文件格式:JPG高清
文件夹大小:70.3M

下载链接

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口述,门人辩机笔受编集而成。《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其中包括了新疆至南印度一百四十多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提供大量印度史料,在四库全书之中为史部地理外纪类。

玄奘(602年-664年),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绀纸金泥,指用金泥书写经文或绘佛菩萨等像於绀纸上。其材料,或以银泥代替金泥。绀纸为青而含赤色之纸。除绀纸外,尚有紫、黄、赤、白等色之纸。此类以金泥书写经文、绘制佛像之作法,起源不详,然依佛祖统纪卷三十七,梁朝中大通三年(531)、五年及中大同元年(546)等条,皆有金字经,故可知以金泥写经之时代颇早,而当时所用之纸虽不详,然或依金字之对照而选配颜色。此法乃为表现庄严华丽,故非应用于一般之写经,而多用於为祈愿而写经(愿经)之类。

本站另有宋刻本《大唐西域记》可供参阅.

注:内PDF文件包含分卷书签。文件夹包含两种格式:由于长卷不便于浏览,PDF文件将图片切割为方便阅读的页面。JPG格式为完整长卷样式。各卷均为绀纸金银交替写本(约书写于12世纪)。
--
文件夹:大唐西域记.12卷.唐.玄奘著.12世纪绀纸金银交替书写.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文件格式:PDF高清+JPG高清
文件大小:778M

直接下载

评论

  1. “玄奘三藏像.绢本着色.14336X31744像素.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链接失效了哦

  2. 匿名

    禀格主大人:链接丢失,能否补上

  3. 子康

    中尊寺經本《大唐西域記》第九卷闕如

    摩揭陀王召而命曰:「吾今方遠逰,將有所委,尔冝悉心,慎終其事。彼欝頭藍仙,宿所崇敬,時至来飯,如我所奉。」勑誡既已,便即巡覧。小女承@1@旨,瞻候如儀,大仙至已,捧而置座。欝頭藍子既觸女人,起欲界染,退失神通,飯訖言歸,不得虛逰。中心愧恥,詭謂女曰:「吾比脩道業,入定怡神,淩虛往来,略无暇景,國人願覩,聞之久矣。然先達垂訓,利物為務,豈守獨善,忘其兼濟?今欲從門而出,履地而往,使夫覩見之徒,咸蒙福利。」王女聞已,宣告遠近。是時人以心竸,灑掃衢路,百千萬衆,佇望来儀。欝頭藍子歩自王宮,至彼法林,宴坐入定,心馳外境,棲林則烏鳥嚶囀,臨池乃魚鼈諠聲,情散心亂,失神廢定。乃生忿恚,即發惡願:「願我當来為暴惡獸,狸身鳥翼,搏食生類,身廣三千里,兩翅各廣千五百里,投林噉諸羽族,入流食彼水生。」發願既已,忿心漸息,勤求頃之,復得本定。不久命終,生第一有天,壽八萬劫。如来記之,天壽畢已,當果昔願,得此弊身。從是流轉惡道,未期出離。

    莫訶河東入大林野,行百餘里,至屈屈(居勿反)吒播陀山,(唐言雞足。)亦謂窶盧播陀山。(唐言尊足。)高巒峭嶮極深,壑洞无涯,山麓谿㵎,喬林羅谷,岡岑嶺嶂,繁草被巖,峻起三峯,傍挺絕崿,氣將天接,形與雲同。其後尊者大迦葉波居中寂滅,不敢指言,故云尊足。摩訶迦葉波者,聲聞弟子也,得六神通,具八解脫。如来化緣斯畢,垂將涅槃,告迦葉波曰:「我扵曠劫,勤脩苦行,為諸衆生,求无上法,昔所願期,今已果滿。我今將欲入大涅槃,以諸法藏,囑累扵汝,住持宣布,勿有失墜。姨母所獻,金縷袈裟,慈氏成佛,留以傳付。我遺法中諸脩行者,@2@【注。此脫漏,依據寬永刊本補入。】

    第十一卷闕如

    阿轝荼國,【注。轝,輿也。寬永刊本作畚。阿畚荼國。】周二千四五百里。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无大君長,役属信度國。圡冝稼穡,宿麦特豊,花果少,草木踈。氣序風寒,人性獷烈。言辝朴質,不尚學業,然扵三寳守@3@心淳信。伽藍二十餘所,僧徒二千餘人,多學小乘正量部法。天祠五所,並塗灰外道也。城東北不遠,大竹林中,伽藍餘趾,是如来昔扵此䖏聽諸比丘著亟縛屣。(唐言靴。)傍有窣堵波,无憂王所建也,基雖傾陷,尚高百餘尺。其傍精舍,有青石立佛像,每至齋日,或放神光。次南八百餘歩,林中有窣堵波,无憂王之所建也。如来昔日止此,夜寒,乃以三衣重覆,至明旦,開諸比丘著複納衣。此林之中有佛經行之䖏。又有諸窣堵波,鱗次相望,並過去四佛坐䖏也。其窣堵波中有如来髮、爪,每至齋日,多放光明。從此東北行九百餘里,至伐剌拏國。(西印度境。)

    伐剌拏國,周四千餘里。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居人殷盛,役属迦畢試國。地多山林,稼穡時播。氣序微寒,風俗獷烈。性急暴,志鄙弊。語言少同中印度。邪正兼崇,不好學藝。伽藍數十,荒圯已多,僧徒三百餘人,並學大乘法教。天祠五所,多塗灰外道也。城南不遠有故伽藍,如来在昔扵此說法,示教利喜,開悟含生。其側有過去四佛座及經行遺迹之䖏。聞諸圡俗曰:從此國西接稽畺那國,居大山川間,别立主,无大君長。多羊、馬,有善馬者,其形姝大,諸國希種,隣境所寳。復此西北,踰大山,涉廣川,歴小城邑,行二千餘里,出印度境,至漕矩吒國(亦謂漕國。)

    大唐西域記卷第十一
    @4@

    讀者祥之。

  4. 骋怀

    此图只能说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可以说毫无历史价值。玄奘又不是密教僧人,怎么可能挂骷髅项圈?

  5. 图一醉

    格主,可有《瓮牖闲评》

  6. 老雕

    看了玄奘三藏像的高清大图才发现,玄奘法师脖项之上竟然带着一串小动物的骷髅,不知是何种生物的?而且腰下配的应该不是剑而是是唐刀吧?剑鞘华美。

    • 妙可

      传说之一,玄奘到流沙河的时候,就被沙和尚砍了头,如此轮回九世,九个骷髅头做成渡船度过流沙河。也就是说只能自己度自己。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