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能自由地看到我们的文明
大集譬喻王经
此本《大集譬喻王经》隋代阇那崛多等译,别称《大集别品》或《譬喻王经》,乃释尊以各种譬喻,对舍利弗说如何在菩萨与声闻、缘觉二乘的修行中,具足各种善根。本经译自梵本《大集别品》十万偈,属于早期集结的《大方等大集经》八十卷系统。此为宋刊思溪藏经本,每卷前皆冠有扉画《教主释迦牟尼佛说经处》一幅。
本经译自梵本《大集别品》十万偈,属于早期集结的《大方等大集经》八十卷系统,是大乘佛教《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槃》五大部之一。「大集」者,意为「大众会集」、「诸法聚集」,表示说法内容丰富,听经者众多云集。
二帙书衣外包绿地龟背云纹与如意绣球纹织锦,典雅端庄。内叶纸质莹洁如玉,纹路缜密如丝茧,故旧称茧纸本。每卷前皆冠有扉画「教主释迦牟尼佛说经处」一幅,占一版四半叶,构图饱满,用线繁密,刚柔并济,具装饰趣味;佛、菩萨数十人,品相上佳。经文字体清劲,镌搨古雅,墨色匀称,雅近唐代书家欧阳询书体,而又笔带颜风。每版折为五半叶,每半叶六行,每行十七字。版心上记帙号:「发一」、「发二」,中标版次,下署刻工名,计有「祖、敬、徐坚、郑、兮、王、以」等。卷首与卷末均有经题「大集譬喻王经卷上」(卷下)」,下署千字文帙号「发一」、「发二」,卷末题名之后,并附有音义。
本卷刻工中,徐坚之名又见于宋代宝礼堂所刻的《四明续志》;《四明续志》是浙江地区的刻本,故本经应亦为「浙本」。又于卷首有千字文帙号,可知本经应属于大藏丛书。宋元间,浙江地区刊刻的大藏经有《圆觉藏》、《资福藏》、《普宁藏》,后二者版本皆出于前者;而本经的版式行款、书体雕风,乃至于千字文编号,与此三大藏皆相同。本经扉画则与元代续雕的《碛砂藏》同为「西藏-尼泊尔」样式。故可知本经应属于宋代湖州 (浙江吴兴)思溪圆觉禅院雕刊的藏经系统,而装帧印经或在元代。
大致内容
(第一开,第二开)扉画:教主释迦牟尼佛说经处
(第三开):大集譬喻王经卷上 发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复次说此法时。命者奢利弗。从座而起。一肩优多罗僧伽作已。右膝着地合掌白言。大德世尊。我欲少问。愿佛听许。如我所问。赐为解说。如是语已。佛告命者奢利弗言。奢利弗。随汝所欲当问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其所问者。我为汝说令心欢喜。如是语已。命者奢利弗言。大德世尊。此阎浮洲若有雨时。于何处雨当名善雨。如是语已。佛告命者奢利弗言。甚善奢利弗。汝以妙辩善思念。如是义欲问如来。汝欲利益多众生故。欲令多人得安
(第四开):乐故。怜愍世间。利益安乐诸天人故。亦为现在未来发菩萨乘诸善家子善家女等。令生精进力故。奢利弗。善听善念。我为汝说。奢利弗言。如是世尊。我今乐闻。佛告奢利弗言。奢利弗。阎浮洲人。所有甘蔗蒲萄大麦小麦胡麻稻粟小豆大豆江豆毕豆迦荼诃利那豆似大豆此土无。如是等田及余苗稼。于彼处雨名为善雨。何以故。若于彼处成就诸味。阎浮洲人得用活命。是故于彼处雨名为善雨。奢利弗复言。世尊。善家子善家女。若欲法施。于何处与名为善与。佛告奢利弗言。奢利弗。我说法施。若于诸处普法施时名为善与。奢利弗。我今
(第五开):复说。若法施时与诸菩萨摩诃萨。于法施中名为胜上善与。何以故。彼善家子为诸众生求法。是故施彼法时。名为胜上善与。奢利弗。譬如于大海雨。非不有果。非无受用。如是奢利弗。若于菩萨摩诃萨所。与法施时。非不有果。非无受用。何以故。彼善家子为诸众生求法故。奢利弗。譬如有人磨拭摩尼宝时。若勤用力名为善作。何以故。奢利弗。磨拭摩尼宝时。与作百千水精珠等。如是奢利弗。于诸菩萨摩诃萨所。若作力者名为善作。何以故。彼善家子为诸众生。当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发行无上菩提故。奢利弗。譬如大海无处
(第六开):不得下无处不得入。何以故。大海渐深大海渐下。是故无处不得下无处不得入。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于般若波罗蜜巧方便中。修菩萨行。亦无有法而不能说。奢利弗。譬如一滴水池种优图片字罗华叶出生。虽同一池其华外叶不如是妙。不得如是称赞贵重。然彼内华则为男子女人称赞贵重。如是奢利弗。声闻独觉同一法界证已。不得如是称赞贵重。然彼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则为世间天人阿脩罗等称赞贵重。是故奢利弗。见是义故。善家子善家女应发是心。莫同一法界证而得声闻独觉名字。不得如是称赞贵重。
(第七开):如彼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我等今者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得如是称赞贵重。如彼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若沈水树若栴檀树。其叶不得称赞贵重如自体香。如是奢利弗。同一法界证已。声闻独觉智慧。不得具足如真实香。然彼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真香具足。奢利弗。见是义故。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皆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奢利弗。我说彼等由善友满。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欢喜爱者。教彼勤行令欢喜爱。何以故。奢利弗。我昔亦由善友摄故。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奢
(第八开):利弗。如有一人欲取珍宝。更第二人亦欲取宝。彼者前人示第二人向宝洲道所出宝处。我说是人无有悭吝。如是奢利弗。若示遍知宝洲道者。我说是人亦无悭吝。奢利弗。如大价宝直多百千。出大海中。宝在海时无人摩拭。至阎浮洲乃有摩拭。如是奢利弗。若有欲 见如来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各各见佛胜功德已。彼即广行当成声闻。彼广行已当成独觉。彼广行已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余诸善根由值善友皆成广大。奢利弗。见是义故善家子善家女。应求善友亲近承事。既承事已须修多业。不久当成阿耨多
(第九开):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我昔亦由善友摄故。今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奢利弗。如摩尼宝。若摩拭时细末流下。然其细末。不得如是称赞贵重。如彼摩尼大宝。则为国王若王大臣及余智人能别宝者。称赞贵重。如是奢利弗。声闻独觉虽同一法界证。不得如是称赞贵重。然彼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则为世间诸天及人若犍闼婆阿脩罗等。称赞贵重。 奢利弗。譬如有人。自将金抟诣金师所若金师弟子所。到已告言。汝取此金为我作钏。我着脚上。时彼金师若彼弟子。告言丈夫。我以此金为作璎珞。随汝顶戴。若颈若手。系已多。
(第十开):有百千人众。见生欢喜赞叹于汝。奢利弗。时彼愚人不用金师利益善语。报金师言。汝但为我作于脚钏。如是奢利弗。善家子善家女。若如来所若声闻。所作胜上施法时。或有善友来至其所。告言。丈夫。汝今作此胜上施法。是不顺善。所谓以此胜上施法。而于有量法中回向。若声闻地。若独觉地。汝今作此胜上施法。所有善根。堪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奢利弗。于世间出世间法中。诸佛世尊最是第一巧胜智慧。奢利弗。是故诸佛世尊。赞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此是无上回向。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奢利弗。
(第十一开):见是义故。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皆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奢利弗。如有二人。于中一人善作金色劫波娑缕。同一树生。所作细衣价直百千。一人欲作仆使麤衣。到织师所。告言丈夫。我此金色劫波娑缕善料理讫。同一树生为我好织。织师报言。丈夫我当与汝作衣价直百千。何用麤衣。彼人不纳织师善语。报织师言。但为我作仆使麤衣。如是奢利弗。虽同一法同一善根。或有攀缘声闻地者。或有攀缘独觉地者。或有住于无上道者。奢利弗。于中若有攀缘声闻独觉地者。应当语言。汝此善根是如来因。若求无上佛菩
(第十二开):提者。应亦语言。汝此施法所有善根。当同一聚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回向。以彼善根施诸众生。作无尽心。当摄取之。因此善根愿诸众生。当得具足不可思智不可称智。三界最胜无上智等。如彼如来阿罗诃三 藐三佛陀。奢利弗。见是义故。善家子善家女。应种善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国王第一夫人产生八子。于诸子中。惟有一子具足王相。得绍王位。以水灌顶。余诸王子复悉围遶。依法奉事。奢利弗。于意云何。非彼母腹而有过失。令余王子不得灌顶大王位耶。奢利弗言。不也大德世尊。何以故。彼
(第十三开):余王子。自于往昔不作王业不种善根。以是因缘。彼余王子悉不得绍灌顶王位。佛言如是。奢利弗。同证一法界已。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得名法王。余诸善家子等。得声闻名。非此法界有过失耶。奢利弗言。不也世尊。非此法界有其过失。然由彼等于往昔时所作善根不能回向无上菩提。不行此道。亦不发愿。不作胜上善根。又不愿求遍知利益。是故今但生声闻事。彼等亦不行如来行。又无如来功德。不具神通。如诸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奢利弗。以是义故。善家子善家女。所作善根。皆应回向无上菩提。奢利弗。譬如波利
(第十四开):质多罗俱毗陀罗树。有时初生三十三天皆大欢喜。作如是言。此树既生三十三天不应久空。如是奢利弗。有时善家子善家女。发无上菩提心。彼时所有正信。三宝天龙夜叉犍闼婆阿脩罗伽留荼紧那罗摩图片字罗伽人非人等。心生欣跃。云此道场不应久空。菩萨摩 诃萨得成无上菩提。奢利弗。譬如彼波利质多罗俱毗陀罗树。三十三天见叶出时不赞不重。若见华时心生欣跃。如是奢利弗。声闻 独觉证一法界。诸天世人不赞不重。若见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心生欣跃。何以故。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具诸善根及三十二
(第十五开):大丈夫相。所有光明胜于日月。能照无量诸佛刹土怜愍众生。奢利弗。譬如彼波利质多罗俱毗陀罗树。若增长时。三十三天。应知此树不久当有多叶。百千俱致那由多叶。乃至无量阿僧祇叶以覆其上。如是奢利弗。彼初发心菩萨摩诃萨。生时长时应知当有百千俱致那由多等声闻。乃至无量无边阿僧祇诸声闻众。围遶在前。多有声闻独觉出现。奢利弗。譬如须弥山王。有别峰处高百踰阇那。或高二百踰阇那。乃至七百踰阇那。此等别峰不得言是大须弥山。如是奢利弗。从如来智出生声闻。亦不得言其智具足如诸如来
(第十六开):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彼亦不具如来十力四无畏智无碍智等。然其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则具诸力无畏无碍智等。奢利弗。譬如须弥山王住处。应知即有多天子众。百千俱致那由多等。乃至无量无边诸天子众。出现于彼在其山顶。受天福报心甚爱乐。天欲游处随意即游。如是奢利弗。彼初发心菩萨摩诃萨。生时长时。善根回向无上菩提。应知当有多声闻众。百千俱致那由多等乃至无量无边诸声闻众出现于世。诸圣行处随意即游。奢利弗。譬如须弥山王住处。即有四畔俱时而住终无先后。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
(第十七开):善根回向无上菩提。尔时即有佛性佛地佛智佛功德等。俱时出生亦无先后。奢利弗。譬如须弥山王住处。若分分断比于余山犹为高大。如是奢利弗。彼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善根回向无上菩提。若即以比诸余善根。足为最上高大住持。奢利弗。譬如须弥山王有金色边。若诸鸟兽至其边者。皆同一色所谓金色。即与师子兽王同色。奢利弗。虽与师子兽王同一金色。然其力势功德名称。彼悉不共师子王等。亦复不如师子兽王游戏频申无畏吼声。如是奢利弗。声闻独觉虽与如来同于一味。谓解脱味不得即共如来阿罗诃三
(第十八开):藐三佛陀等。彼无如来如是功德诸力无畏师子吼声。然其如来则具方便智慧诸法。此方便智声闻独觉尚皆不闻。况能出生。如来功德。如来游戏。如来雷声。如来以师子吼而吼高出诸世。奢利弗。如诸鸟兽与师子王虽同一色。而余功德悉不共等。不得名为师子兽王。如是奢利弗。声闻独觉虽与如来同解脱味。而亦不共如来齐等。以彼不得功德名称。不得如来无上上名及如来体。又亦不得无上菩提诸力无畏无碍智等。以是诸力无畏无碍智等具足故。名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见是义故。善家子善家女。所作
(第十九开):善根皆当回向无上菩提。奢利弗。譬如四天王天著于须弥山边。而住三十三天住于山顶。奢利弗。于意云何。 须弥山上岂不容受四天王天。而彼四王不住顶耶。奢利弗言。不也世尊。须弥山上非是不容四天王天。而彼不住。但彼往昔不种山上受用福报。以其不作如是业故。不得住于须弥山顶。如是奢利弗。我此法体亦无过失。而不容受诸声闻等。令其不得十方世界智。以彼往昔所作善根。不知回向无上菩提。亦不发愿修如是行。不发最上遍智智心。是故今作声闻。不得游于如 来行处。又无如来功德。亦不具足诸力无畏
(第二十开):无碍智等。以佛具足是智故。名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大海不停死尸。如是奢利弗。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不共悭居。奢利弗。譬如大海潮不过时。如是奢利弗。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若乞士来终不过时。奢利弗。譬如有人若取滴水于大海中。皆是一味。所谓咸味。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若以种种百千诸门。所作善根回向无上菩提。皆成一味谓遍智味奢利弗。譬如金性出金谓金 矿也。随种种意作诸璎珞。转得种种璎珞名字。如是奢利弗。以一佛智转成多种百千璎珞。所谓出生众生善根。奢利弗。如王作钱。若已
(第二十一开):印有文者得名为钱。若未印。无文者不得钱名。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未得无生法忍。诸佛世尊未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若得无生法忍已。诸佛世尊然后记言。汝善家子.于未来世。当得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外道仙人有天眼者。若见有人初住胁胎未记色类。以其未成男女相故。后时若成男女相已。外道仙人方以天眼记言。当生是男是女。如是奢利弗。菩萨未得无生法忍。诸佛世尊未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若彼后得无生法忍。诸佛世尊方与其记。汝善家子。于未来世。当得如来阿罗诃三藐
(第二十二开):三佛陀。奢利弗。譬如日轮出时不作是念。我光当照此阎浮洲。但使日轮共光出时。于阎浮洲必作照明。令阎浮洲所有诸人显明诸色。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若得遍智智时。 亦不作念。我当照明三千大千世界。奢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是法行。坐是地分。具是生相。具是善根。彼当如是觉智。以是觉智。彼菩萨摩诃萨。必自照明三千大千世界。奢利弗。譬如二人皆欲得宝。入于宝洲。于中一人取无价宝。其第二人取有价宝。于时智人言。丈夫。此处有无价宝。汝可取之。此宝多价。国王大臣。若城邑人及余智人别识宝者。皆共称赞
(第二十三开):贵重为上。此人不用彼人语故。取有价宝。如是奢利弗。此佛教法亦似宝洲。有人到已。即作无价念行具足。谓遍智智宝相应念。远离声闻独觉等念。复有第二人。以声闻独觉相应念行。奢利弗。同一法界证已。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在法王数。复有自余诸善家子。成声闻已。在声闻数。得遍智者。 在普见数。如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如意宝珠。随到谁手彼即自在。无有一宝而不得者。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无有一众生所而不与作宝事。无有一众生所而不教作善根。乃至无为涅槃。奢利弗。譬如作摩尼人。若作
(第二十四开):摩尼弟子。随所有宝外畔浊恶。若磨拭已。光色胜上。知色胜已。彼作珠人。若彼弟子当得多种百千财聚。而用活命。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随于他心令生善根。如彼善根。皆以自心方便智摄。以此善根成诸佛法。奢利弗。如摩尼宝。若未净时。须好覆藏。何以故。彼摩尼宝是无价故。如是奢利弗。彼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诸天及人。若犍闼婆阿脩 罗。世当须守护。何以故。 彼善丈夫为诸天人阿脩罗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奢利弗。 如摩尼宝虽未摩拭。当知即为国王大臣若 城邑人及余智人别识宝者称赞贵重。如是
(第二十五开):奢利弗。彼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当知亦为诸佛世尊菩萨声闻称赞贵重。奢利弗。譬如有人若见佛时。当须如是生希有心。彼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时时出世。我今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丰正法业。以此正法教诸众生善根聚集。彼诸善根。皆当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回向时。若有无信比丘比丘尼优波塞迦优波斯迦。若摩罗波卑。若摩罗身天。来到其所。说大乘过。令其舍离令不乐欲。奢利弗。于意云何。彼等岂不为多众生百千俱致那由多等。乃至无量无边阿僧祇诸众生等。作无义利作不安隐。令苦令堕耶。
(第二十六开):奢利弗言。如是大德婆伽婆。如是大德修伽多。何以故。为诸众生。作无义利。作不安隐。令苦令堕。所谓于发大乘诸善家子善家女所。说大乘过。令不乐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退令离。佛言。奢利弗。若欲不舍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者。应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奢利弗。诸发大乘善家子善家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乐欲莫退莫离。何以故。我说不舍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者。谓发大乘善家子善家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乐欲不离不退者。是奢利弗。譬如饑馑恶世所种不生。如在石上种。时若王若
(第二十七开):王大臣。若刹帝利。若刹帝利大臣。若婆罗门。若婆罗门大家。若长者。若长者妇。若长者大家。在于城邑。为众人故。集种种谷而作大仓。时众人等皆诣仓所。取种种谷。将归而食。时有一人到彼仓处放火烧之。奢利弗。于意云何。是不善人。岂不于多百千俱致那由多等。乃至无量无边阿僧祇诸众生所。作无义利 作不安隐。令苦令堕耶。所谓是不善人。于彼仓处。放火烧坏。不令受用。奢利弗言。如是世尊。佛言。奢利弗。如是如是。正法欲灭于时。有人闻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或时出世。彼人闻已。于众生所而生大悲。生大悲已。发阿
(第二十八开):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时若有不善人出。于发大乘诸善家子善家女所。说大乘过。令不乐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退令离。奢利弗。于意云何。是不善人。乃与无量无边阿僧祇诸众生等。作无义利。作不安隐。令苦令堕。所谓于发大乘诸善家子善家女所。说大乘过。令不乐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退令离。奢利弗言。如是世尊。奢利弗。譬如商主。多将商人在道而去。逢大险河多有流水。时有一人语第二人作如是言。丈夫。当作方便计校。用力求船。其第二人语彼人言。我正住此。不能求船。于时彼人有志有力。勤作方便
(第二十九开):求船。将来置于河边。乃有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从此岸度至彼岸。既得度已。于彼岸住。其第二人懒惰。无智少力薄福。仍住本处不能度河。更有余人来到河所。亦欲求度。见 彼懒惰无智少力薄福人已。语云。丈夫汝何 不度。时懒惰人作如是言。共我伴者。方便用 力。求得船来置于河边。已令百千那由多俱致众生得从此岸度至彼岸。时彼余人语是人言。其懒惰人。何不学伴而堕此处受无量苦。如是奢利弗。我见二人行布施时。一人语彼第二人言。丈夫。汝可相应善作方便计校用力。聚集善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
(第三十开):二人言。我不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欲 到阿罗汉。若欲到阿罗汉者。亦须相应方便计校用力。当得出生初第一耶那。如是出生 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耶那虚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无边处。非想非非想处。三摩跋帝。于其中间即便命终。乘此得生非想非非想天。身当得长寿久住。乃至八万四千劫限而住。尔时彼人证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已为多众生百千那由多俱致。乃至为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说法。说法已于后以无余涅槃而取涅槃。时第二人。乘此仍在彼非想非非想天住。如是语已。命者奢利弗言。如
(第三十一开):是大德婆伽婆。如是大德修伽多。实如如来所说。世尊。当知彼人是其懒惰。若乐初第耶那乃至非想非非想天。乐着彼处。即乐着已更不能与上人法合。不作方便计校用力。不 近善友随顺承事。不如实观三解脱门。当知是懒惰人。世尊。彼菩萨摩诃萨大勤精进。声闻少信是其嬾惰。世尊。见是义故。善家子善 家女所有善根。皆当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有摩尼宝具多功能。将问作摩尼宝人言。此摩尼宝有何功能。问已彼随所知如是为说。于中若多知者说多。若少知者说少。如是奢利弗。同证一法界已。乃有
(第三十二开):转生声闻智者。彼等随胜功德而知。随胜功德而说。随其所问还如是荅。依有限智。以昔有限发愿故。然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有无限智。以昔无限发愿故。有无限无碍智。无限六波罗蜜。善巧方便成熟众生。何以故。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昔行菩萨道时集无边愿。以是无边功德法庄严故证于遍智。奢利弗。譬如波利质多罗俱毗陀罗树。初生小 华其有香气。彼阎浮洲诸生华香。若稣摩那。 若婆梨师。若占波迦。自余诸生华香。彼皆不及波利质多罗俱毗陀罗树初生诸小华香。 如是奢利弗。其诸声闻独觉所有善根。若名
(第三十三开):闻若香。若威德若力。皆不及彼初发菩提心菩萨摩诃萨。何况入行。何况不退。何况一生补处。何况至灌顶时。何况住普贤菩萨行。何况在胜道场。何况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所有香。所有威德。所有力。具足此力所谓诸佛世尊。奢利弗。譬如此阎浮洲所有流泉浴池泺河小河大河等皆入大海。然其大海亦不厌足。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于陀那波罗蜜而不厌足。如是尸罗波罗蜜羼帝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弟耶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遍知。所有善根亦不厌足。奢利弗。譬如此阎浮洲所有流泉浴池泺河小河大河
(第三十四开):等大海之内悉能含受。如是奢利弗。所有天龙夜叉。犍闼婆阿脩罗。伽留荼紧那罗。摩图片字 罗伽人非人等。乃至所有众生等。菩萨摩诃萨悉能含受。与甘露味令彼等喜。奢利弗。譬如大那伽那大力士神所著铠甲。阎浮洲人皆不能著。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于佛法中所著铠甲。为诸众生著彼铠甲。其诸声闻独觉不能著彼铠甲。如是奢利弗。从初发心乃至坐胜道场。不舍菩萨摩诃萨如是铠甲行菩萨行。奢利弗。初发大乘善家子善家女。应如是学。相应用力勤修于业。则当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奢利弗。如雪山王南畔所有
(第三十五开):诸树。具足诸华诸果诸香。彼等诸树。阎浮洲人皆不得用。如是奢利弗。声闻独觉虽有无漏戒定智解脱解脱知见善根。彼等众生皆不得用。如诸菩萨摩诃萨戒定智解脱解脱知见善根。诸众生等皆当得用奢利弗。是故菩萨摩诃萨应着如是铠甲。所有戒定智解脱解脱知见善根。彼诸众生皆当得用。若诸众生不得用者。我无如是善根戒定智解脱解脱知见。奢利弗。譬如恒伽大河所流行时。彼流行处润此大地令其津泽。又彼流行逼地而去。凡诸尘土草木叶等。彼流行时悉摄将去。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于阎浮洲行
(第三十六开):住坐卧。如是等处摄诸众生。令其善根皆得润泽。又复行住坐卧逼切。诸无智行欲瞋痴行及颠倒行。皆摄受已行住坐卧。奢利弗。若发大乘善家子善家女。闻此上说。虽多懒惰必须发大精进。奢利弗。譬如恒伽大河。有处流时作声大声。有处小声有处无声。如是奢 利弗得无生忍菩萨摩诃萨有处示现出生善根。有处自身示现随顺承事善友。有处自身为他而作善友。随众生器所堪。如是自身示现。奢利弗。譬如镜轮若未善磨不善净时。见其形像即不善净。若彼镜轮善磨净时。然后分明见其形像。如是奢利弗。初业菩萨摩
(第三十七开):诃萨。如见自善根即承事善友。如承事善友然后增长佛法。奢利弗。譬如恒伽大河增长满时。于其两岸草木枝叶皆漂将去。乃至向于大海。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应着如是铠甲。所有此岸助堕黑事。行于诸见险道。我皆将去乃至到无余涅槃界。奢利弗。譬如恒伽大河有时增长多沫。于中有多树等。根茎叶果拔已将去。于中复有第二大树。犹生而住。后时第二年中。恒伽大河更长过前。前者大树更及诸木拔已将去。如是奢利弗。若有善家子善家女。承事善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而为恶友力故。以昔业行力故。
(第三十八开):受五欲福娱乐受乐皆共随行。于后必须承事善友。乃至当得无生法忍。何以故。于诸佛所种诸善根终不虚弃。彼等必当出世作佛号遍智者号普见者。奢利弗。譬如有时劫烧。彼时三千大千世界皆大炽然。而作光明同一炽然。若烧若坏无黑无影。如是奢利弗。菩 萨摩诃萨应着如是铠甲。无一众生可见。于彼众生界中。所有众生皆不知者。我于彼等当令作不退法。奢利弗。譬如彼大燄聚然时。所有诸毒诸药。彼等皆同被烧。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应着如是铠甲。若有乘众生。若无乘众生。我于彼等皆当平等说法。如彼愿
(第三十九开):如彼信。彼诸众生种种信行。当速令度不作二相。何以故。诸法无二不作二相。诸法无我于如不知。奢利弗。譬如彼大焰聚然时有焰。乃至光音天有焰。不能至尔许远处。如是奢利弗。同一法界证已。声闻独觉虽平等入。而于十方世界智慧不转。如彼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法界证已具无量智。奢利弗。譬如彼大火聚。十方世界不来不去。而烧三千大千世界。彼火亦非无因。如是奢利弗。彼诸佛智十方世界不来不去。亦不共聚。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具足智者。如实知十方世界诸众生心行。彼智亦非无因。最上遍智。当如
(第四十开):是见。奢利弗。譬如月轮出时。当知蔽诸萤火 而作照曜。如是奢利弗。初发心菩萨生时长时。当知蔽诸具足分智声闻独觉光明而作照曜。何以故。彼作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具无边光。奢利弗。譬如日轮出时。当知蔽诸星宿色光而作照曜。诸处星光皆不复见。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从兜率天下时。多有百千俱致那由多诸天。来阎浮洲。出如是声。告如是声。说如是声。汝诸人辈。此菩萨摩诃萨。今从兜率天宫舍身。尔时此阎浮洲所有独觉大智具者。皆闻声已发心向于涅槃。何以故。最胜福田菩萨摩诃萨。从
(第四十一开):兜率天下时。有如是自在力。何况生时。何况行七步时。何况初出言时。我于世间最大最胜。我当必尽生老病死。何况出时。何况至道场时。何况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是故如来于诸众生。可云最胜最上最大最妙无上无上上。奢利弗。见是义故。善家子善家女所作善根。皆当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大地所有种子。彼等芽生有种 种名。同一地尘而有诸相。如是奢利弗。于一法界证已。种种界众生出种种名。而不破法界。是故奢利弗。菩萨摩诃萨应着如是铠甲。当于彼时。我证一法界已。种种界众生种种
(第四十二开):名字以智当说。以是若干大智。而亦不坏法界。法界亦不作二。法界亦无增减可知。奢利弗。见是义故菩萨摩诃萨。当思如是法行。虽恒伽河沙数诸佛灭度。法界亦无增减可知。现在十方世界所有诸佛世尊具无碍智。所有声闻具于少智。法界亦无增减可知。虚空界极法界相应。如是当知。法界为极。佛法相应亦如是知。是故奢利弗。菩萨摩诃萨。此深法中当以智观觉无我法。奢利弗。譬如虚空界无与相似者。如是奢利弗。法界亦无与相似者。是故奢利弗。菩萨摩诃萨于此深法当以智观。奢利弗。譬如有人于大海中取诸滴
(第四十三开):水。彼皆一味所谓盐味。如是奢利弗。于一法界出生声闻。何以故。法界一而无二。是故奢利弗。菩萨摩诃萨。此深法中深处应当以智分别。于此法中般若波罗蜜当随顺行。非在余处广说譬喻。于无我法。当思当观当求当合。当生欲心。当发精进作业用力。善家子善家女。此深法中当以智观觉无我法。奢利弗。譬如大海有鱼身长百踰阇那者。乃至身长七百踰阇那者。彼诸鱼身虽复增长七百踰阇那。大海亦无增减可见。然彼七百踰阇那鱼身死时。大海亦无增减可见。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当如是学。虽有恒伽河沙数等
(第四十四开):诸佛世尊灭度。而法界亦无增减可见。复有无量声闻灭度。法界亦无增减可见。此虽一味谓解脱味。而诸声闻不能转生是智。如诸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转轮王有诸宝出。彼等诸宝余处不生。惟于宫内 出生诸宝。何以故。彼转轮王昔作转轮王业以作业故惟于宫内出生诸宝。如是奢利弗。 净心菩萨摩诃萨。净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欲施他随其所欲。彼则出生。何以故。以彼先世善净心故
大集譬喻王经卷上
发一 卷下
(第一开,第二开)扉画:教主释迦牟尼佛说经处
(第三开):大集譬喻王经卷下 发二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奢利弗。譬如有人入宝性中谓出宝处。问先入者言。丈夫。诸宝何似何相。于先入者报彼人言。丈夫。汝痴云何名入宝性。自见诸宝复问此宝。如是奢利弗。若善家子善家女作如是问。法界何似法界何相。奢利弗。于时诸菩萨摩诃萨应着如是铠甲。我今当示众生如此法界为说令住。奢利弗。宝性者。所谓法界。入宝性丈夫问宝者。所谓愚凡夫辈。于先入宝性丈夫者。所谓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大海不作是念。我出有价诸摩尼宝。或
(第四开):出无价诸摩尼宝。如是奢利弗。法界亦不作是念。有知我已出有限智。或有出无边智。奢利弗。但于法界定随所知得有限智。又于法界定随所知得无边智。奢利弗。譬如未竟一日即知若干刹那。若干罗婆。若干瓶。若干筩。皆知一日有若干残。如是奢利弗。未竟出生苦集灭道。是故奢利弗。菩萨摩诃萨。当知此是证信我说菩萨乘。善家子善家女未到菩提。奢利弗。譬如水聚下大地彼不令虚空多。如是奢利弗。虽恒伽河沙等诸佛世尊已入涅槃。而法界不见增减。无边诸声闻众灭度。而法界亦不见增减。是故奢利弗。菩萨摩诃
(第五开):萨应着如是铠甲。所有众生界不见增减。法界亦不见增减。我等作如是师子吼。乃至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无有是处我分别说。有人至海龙王边。作如是言。我欲得破毛端为百分以一分毛出一滴水。时海龙王语彼人言。丈夫。汝欲百分破于毛端。以一分毛出一滴水。我不舍大海。如是奢利弗。于无边众生界。教授作力令喜大喜。彼作是言。我等不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我于法亦不作分。奢利弗。譬如春后夏月热时。有人往诣恒伽大河欲饮其水。而有一人障不听。饮奢利弗。于意云何。彼人于彼无主
(第六开):大水聚中而作障碍。得是顺不。答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奢利弗。无摄法界。无摄诸佛法中。有发大乘善家子善家女信解渴仰。而有众生说大乘过令离令断。奢利弗。于意云何。彼人顺不。答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多。佛言。是故奢利弗。善家子善家女。闻是说已应当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生欲精进相应用力。善家子善家女。此深法中。当以智观觉无我法。奢利弗。譬如此大地中有地分所。于阎浮洲诸人无用。彼何者是。所谓坑坎缺崖棘刺高峻废处。如是奢利弗。众生界中有诸众生。于诸众生亦无所用。彼何者是。所谓
(第七开):发声闻乘独觉乘者。彼等于诸众生则无所用。奢利弗。譬如有大地分。阎浮洲人得有用处。彼何者是。所谓具足园林华池。若有出金银处。彼等阎浮洲人得有受用。如是奢利弗。众生界中有诸众生。于诸众生得有所用。而彼等少。彼何者是。所谓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等为诸众生而作归依。毕竟作乐故。奢利弗。譬如大海中有无价诸摩尼宝。而阎浮洲诸人不得受用。如是奢利弗。虽诸阿罗汉声闻有无边善根戒定智解脱解脱知见。而彼等于诸众生则无所用。如诸菩萨摩诃萨所有善根戒定智解脱解脱知见。彼等
(第八开):为诸众生受用。是故奢利弗。菩萨摩诃萨应着如是铠甲。若不为诸众生受用。毕竟能作乐者非我善根。奢利弗。譬如尼瞿陀子其形虽小而生时长时多引多覆。如是奢利弗。其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善根生时长时。当知他诸善根皆所不及最上而住。是故奢利弗。发菩萨乘善家子善家女。虽小善根不可轻贱。莫言不增长耶。何以故。发大乘人善根若增长时。当知作无量阿僧祇。奢利弗。譬如有人大富多财多受用具。多有贝玉珊瑚金银等。所谓若刹帝利大家子。若婆罗门大家子。若长者大家子。彼等出街市时。谁欲看者看。谁
(第九开):欲至者至。谁欲问者问。尔时所有诸宝大摩尼宝。直多百千欲看者看。欲至者至。欲问者问。何以故。彼等心大于此卖买。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于诸佛法此大乘中。欲问者问。欲说者说。何以故。彼等信大如是言说不断。欲至者至。欲问者问。欲看者看。欲说者说。奢利弗。譬如所有大摩尼宝。其价乃大直多百千。奢利弗。于意云何。彼大价摩尼宝。颇与水精得共居不。荅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多。何以故。世尊。其摩尼宝。自与摩尼宝居。不共水精等。亦不可为喻。佛言。如是奢利弗。菩萨乘善家子善家女。与发大乘众生。应当共居
(第十开):共行共游。亲近承顺给侍善事共修多业。彼于其间发觉令忆。以如是故即随当学。奢利弗。譬如有人欲学于射。彼当忆念亲近射师。何以故。彼学此处。当须其间发觉令忆而慰喻之。如是取弓。如是作拳。如是把弓。如是放箭。以其射师发觉令忆及慰喻故。彼即随学当得成就。如是奢利弗。彼发大乘诸善家子善家女。应当亲近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随顺供养。于发大乘诸善家子善家女所。应当共居共行共游共念。彼发大乘诸善家子善家女。亲近随顺供养已。彼应其间发觉令忆。复当慰喻。彼于其间发觉令忆及慰喻时。
(第十一开):即随当学。此是陀那波罗蜜。此是尸罗波罗蜜。此是羼提波罗蜜。此是毗梨耶波罗蜜。此是弟耶那波罗蜜。此是般若波罗蜜。此是方 便波罗蜜。如是当学。普遍种智。所有善根。彼应其间发觉令忆复当慰喻。彼即随当学而得成就。奢利弗。譬如转轮王。于阎浮洲中所去游处。阎浮洲人不惊不怖不伤不损。多舍金银令住十善业道。作如是行。其转轮王行时。多有百千俱致那由多众生。悲泣忆念转轮王功德。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于诸佛刹行时游时。彼应当学诸佛胜德。在在行处顺法界行。彼去游处。令诸众生不惊不怖不
(第十二开):伤不损。多舍金银。令诸众生住于十善业道。于十善业道上上令生。当如是行至无漏地。当如是作。所有行处彼诸人等。当学当念。此是我善友行。于诸善法摄者。作力者。作觉者。说甚深处者。摄我等者。所行去处。奢利弗。菩萨摩诃萨。应学如是胜上功德。奢利弗。譬如彼转轮王所去游处次第行处。彼时多有百千俱致那由多无量众生欢喜欲得彼来。何以故。彼以善法教诸众生。彼以善法摄诸众生。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应着如是铠甲。我所去处次第行处。于种种方诸佛刹中。彼时多有百千俱致那由多众生欢喜欲得彼
(第十三开):来。何以故。彼当教诸众生善法。又有种种善巧方便当摄众生。奢利弗。譬如彼大价摩尼宝直多百千。彼欲求时从何处得。当于卖处。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随其方便见诸众生。堪为成器。彼处彼处而作方便教以善根。后当与取。种种善巧方便求已。教诸众生合善法中。劝于菩提心中。奢利弗。譬如若诸王子若王大臣诸子聚集坐已共作是议。如是当取王位。当制王法。当持王位。当宣王教。如是奢利弗。诸菩萨摩诃萨。炽盛修诸善根。承事多百千俱致那由多诸佛种诸善根。善修于慈常能普念。行于大悲喜菩提心。念道场
(第十四开):故而行于舍。彼如是等大信者。欲作师子吼者。欲澍法雨者。欲击法鼓者。欲吹法螺者。欲竖法幢者。欲安法船者。欲度诸堕四流众生者。无量劫欲著铠甲者。欲著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牢铠甲者。欲转无上法轮者。欲降伏魔罗及眷属者。欲著不思铠甲者。欲著无比铠甲者。欲著诸三界最胜最上铠甲者。如是等类诸善家子。一处集坐共作是议。我等应当摄诸众生于彼无漏诸善根中。我等应当令诸众生回向涅槃界。我等应当苏息诸众生于无为涅槃界中。奢利弗。譬如若诸王子若王大臣诸子聚集坐时。余下贱人不得至于
(第十五开):彼处。如是奢利弗。诸菩萨摩诃萨聚集坐时。余小分智具足诸众生等。不能见示如是境 界。如诸菩萨摩诃萨示现。奢利弗。譬如大海有众生身大如虮子。复有众生身大百踰阇那。复有众生身乃至七百踰阇那。奢利弗。于汝意云何。岂彼大海不容彼等小身众生。若彼大身诸众生耶。荅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多。非是大海不容。世尊。由造业故彼诸众生成于小身。由造业故彼诸众生成于大身。佛言。如是奢利弗。以发愿力故。诸声闻少智。然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有不可量阿僧祇不可思不可称无边不可说智。何以故。彼
(第十六开):昔行菩萨行。有不可量阿僧祇不可思不可称无边不可说愿。以造彼业成就乃至到无碍智最胜功德。奢利弗。譬如大海有诸众生与摩尼宝不相近合不知彼名。何况受用。如是奢利弗。有诸善家子等于此法律中生。于彼法海具足游者。其诸声闻独觉犹不知彼三摩地名。何况具足诸三摩地而欲当行。以具足三摩地故名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射师作手作法。所放箭处彼处不虚。如是奢利弗。有善方便菩萨摩诃萨。以善方便摄取。般若波罗蜜具足。彼若发心当即不虚。无不摄取。无不回向阿耨多罗三藐
(第十七开):三菩提。彼菩提心即不入欲瞋痴。非欲所染。非瞋所恶。非痴所迷。彼若发菩提心。即不入色乃至不入识。不入我乃至不入受。非眼界非色界。不入眼识界。乃至非意界非法界。不入意识界。彼若发菩提心。即离欲瞋痴。若无欲瞋痴。即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若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即不可得。若不可得即无生灭。若无生灭即无断常。若无断常是名发菩提心。虚空界极法界究竟。虚空界业合方便智。是名发菩提心。奢利弗。譬如宝树生时长时非无诸宝功能。如是奢利弗。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共摄
(第十八开):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奢利弗。以是义故。当知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犹如宝树。奢利弗。譬如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诸树诸草枝叶。彼等皆为灯炷。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诸须弥山王。轮山大轮山王。目真邻陀山大目真邻陀山王。余诸黑山及诸石山。彼等皆为灯器。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流泉陂池泺河小河大河大海。彼等皆为油满。若有声闻乘独觉乘善家子善家女。在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前。然彼诸灯。奢利弗。于意云何。彼善家子善家女。彼因缘故福德多不。荅言甚多。大德婆伽婆。甚多大德修伽多。佛
(第十九开):言。奢利弗。于意云何。若发大乘善家子善家女。乃至施一灯。彼因缘故何者福多。如是语已。奢利弗言。世尊发大乘者乃至施一灯。福德是多。非声闻乘独觉乘以无边阿僧祇无量灯施。如是语已。佛言。奢利弗。甚善甚善。奢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何以故。若诸菩萨摩诃萨陀那波罗蜜。即诸众生陀那波罗蜜。若诸菩萨陀那波罗蜜。彼诸众生。即得饮食衣服璎珞乘等受用众具。若诸菩萨陀那波罗蜜。彼诸众生即得长者财谷仓库等受用众具。亦得田宅园林殿堂城邑聚落国土王都等受用众具。奢利弗。略说诸菩萨尸罗。羼
(第二十开):帝。毗梨耶。弟耶那。般若。彼破尸罗众生。乃至 无智众生。当得智慧。何以故。彼初发心如散种子。当如是见。彼修行已犹如种子增长。不退转地如成枝叶。一生补处犹如出华。彼如来地犹如成果。随众生欲如是取果。如来涅 槃当如是见。奢利弗。以是义故。当知由初发心如来出生。由于如来出诸众生所有乐具。亦由如来出诸声闻独觉。奢利弗。以是义故。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皆当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月轮出时。此阎浮洲所有流泉陂池泺河小河大河。彼处皆见月轮。而彼月天子于自宫不动。彼之月轮
(第二十一开):不近一处。而于诸处现月轮影。如是奢利弗。住十地菩萨摩诃萨。多诸佛刹。乃至多百千俱致那由多佛刹。自身示现。彼诸佛刹所有村城聚落国土王都诸处。菩萨摩诃萨自身示现。有处示现陀那波罗蜜。或复舍头手足眼耳。或舍皮肉筋骨髓心。或舍子女妻妾宅舍村城聚落国土王都。或现无罪法祀大会。须食与食。须饮与饮。如是乃至骑乘衣服鬘香涂香床座倚枕灯明等。示现舍时。为摄悭 惜众生故。乃至为舍五受聚故。有处示现尸罗波罗蜜。不缺不穿不斑不杂。亦如犛牛护尾。为摄破戒众生故。乃至令住三解脱门故。
(第二十二开):有处示现羼提波罗蜜。若截手足及以挑眼自无瞋恚。为摄高慢瞋毒众生耽富贵者故。乃至令住无生法忍故。有处示现毗梨耶波罗蜜。为懈怠众生炽然精进故。厌离自乐令诸众生住乐故。为摄懈怠小精进众生令住精进故。乃至令住十地故。有处示现弟耶那波罗蜜。游戏弟耶那解脱三摩地三摩图片字帝。 为摄失念不正知无三摩地心乱心众生故。乃至令住金刚三摩地故。有处示现般若波罗蜜。说难度深佛法故。处非处地非地。如众生行为说法故。如是奢利弗。住十地菩萨摩诃萨。巧摄方便般若波罗蜜具足。如所欲得
(第二十三开):如是能作。如诸众生信诸波罗蜜。如是为诸众生示现诸波罗蜜。如诸众生信色。如是为诸众生示现于色。如信法本。如是为诸众生说法。令彼众生当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有树能与诸欲。若有众生欲得诸宝来到其边。令彼众生所欲得满。若食若衣若璎珞。若其众生所须诸宝。金银毗琉璃颇梨赤真珠码瑙砗磲。如彼众生有 所须欲。诸宝即生。彼与众生。诸所欲树。若割若破若斫。不见其树割处破处及斫损处。转更增长出种种宝。如是奢利弗。住十地菩萨摩诃萨。有处示现陀那波罗蜜。有处示现尸
(第二十四开):罗羼帝毗梨耶弟耶那般若波罗蜜。巧方便为首。有处示现生四天王天。三十三天。须夜摩天。兜率多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诸魔罗身天。乃至诸梵身天。梵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乃至生阿迦尼咤天。示现自身说法。有处示现有想无想众生。乃至非想非非想天。有处示现此阎浮洲作转轮王身。为众生说法。有处示现转轮王四分中一分王形色。有处示现力转轮王形色。有处示现刹帝利长者大臣王臣小男小
(第二十五开):女妇女丈夫沙门婆罗门尼犍梵志天龙夜 叉乾闼婆阿脩罗伽留荼紧那罗摩图片字罗伽人非人等乃至依城者形色。有处示现声闻独觉形色。有处示现下兜率宫。或入母胎。或出生。或梵释奉接。或行七步。或口出言。我是 世间尊胜当穷生死。或诣学堂。或入天祠。或处宫内。或在阎浮树下。或身出家。或至道场。或降魔罗军众。或证无上菩提。或转法轮。或为四众八部说法。或现涅槃。或一全身。或如芥子。或炽正法或现法灭。奢利弗。略说如诸众生所信说法者。是诸菩萨摩诃萨。自身示现。为成熟诸众生故。如诸众生信诸法本。是
(第二十六开):诸菩萨摩诃萨。为诸众生说于法本。令彼诸众生等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住四大道示种种幻。所谓象马车步。奢利弗。于意云何。彼四分兵来处去处。十方诸世界中可得知不。荅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多。彼幻来去不可得知。而彼幻非无因。佛言。如是奢利弗。彼佛知若来若去。十方诸世界中亦不可知。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以是智具足故。十方诸世界中。诸众生所有心行皆如实知。而彼智非无因。彼智最上当如是见。奢利弗。譬如有人被捉咽喉。则诸处根皆当被捉。如是奢利
(第二十七开):弗。若善家子善家女。以遍智心菩提心中入诸佛法。护诸众生。摄诸众生。持诸众生。奢利弗。譬如有人寿命百岁。将一滴水来与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作如是言。世尊。我寄此一滴水。愿为持之莫杂余水。如来取已掷恒伽大河中。掷已彼一滴水向于大海。时彼寿百岁人过岁还来作如是言。世尊。与我前所寄一滴之水。不令杂余水者。奢利弗。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有如是智。谓不思智。无比智。出三界智。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具是智已从大海出彼前所寄一滴之水不杂余水。还与彼人。如是奢利弗。如来阿罗诃三藐
(第二十八):三佛陀。非一佛刹中说法。亦非二三四五。乃至非千佛刹中说法。种种善巧方便教化众生。何以故。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不可量阿僧祇不可称不可说无量千佛刹中说法。种种善巧方便教化众生。奢利弗。譬如春后夏月正炽热时。有一丈夫乃与大众欲过旷野。彼于行时远见焰动。彼人慰喻彼大众言。汝等但来有水可饮。尔时彼人令彼大众望水不绝。速出旷野便得苏息。不损不伤安隐无畏至自境界。如是奢利弗。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令诸声闻欲入阿罗汉果为其说法如阿罗汉所作相应精勤用力。彼既作已
(第二十九开):便获其利。奢利弗。若信是法。彼即信无尘法。若信无尘法。彼即信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若信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彼即于无尘法解脱。若于无尘法解脱。彼即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奢利弗。譬如漏尽阿罗汉在阿兰拏山远险之处诵时。彼处有响。彼时更有异人闻已。即得阿罗汉果。奢利弗。于意云何。彼人是谁调伏。荅言。世尊。是阿罗汉。佛言。奢利弗。于意云何。彼漏尽阿罗汉。岂作如是念言。我若诵时当有众生得调伏耶。荅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多。佛言。奢利弗。于意云何。彼响从内从外从内外出。莫作是见。若诸
(第三十开):众生所出音辞当如是信。若有是说彼亦随我。奢利弗。譬如丈夫妇女于睡梦中。乃见如来与声闻众围遶说法。奢利弗。于意云何。如来声闻其实来不。荅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多。佛言。如是奢利弗。若人现见我声闻众围遶说法。当信如梦。彼即现前见我及以法僧。奢利弗。譬如大海非无有宝而不取宝。何以故。彼于先世不曾作取宝业。是故彼摩尼宝黑不识不取。若人曾作摩尼宝业。彼即得入宝洲。入宝洲已取摩尼宝。如是奢利弗。非无法界。而不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奢利弗。但彼先世于佛境界。不作善根亦不发起。
(第三十一开):是故今入声闻。彼等不行如来行处。亦无如来功德。不具如来力无畏等及无碍智。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则具如来力无畏等及无碍智。奢利弗。譬如丈夫妇女执镜自看面轮。见自面相便生喜跃。如是奢利弗。无闻凡夫不知影喻法本故。驰走流转而生爱乐。是故奢利弗。菩萨摩诃萨应着如是铠甲。我今为诸众生说法。令于流转当知当断。奢利弗。菩萨摩诃萨当信诸法空虚不牢。如是当行。奢利弗。譬如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有所作化。彼化生时无所生。灭时无所灭。于佛境界若问若荅此非二法。如来所化生时无所
(第三十二开):生。灭时无所灭。如是奢利弗。得无生法忍菩萨摩诃萨觉诸法无生。觉已不得一法。若生时生无处法生。若灭时灭亦无有为无为。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觉诸法无二故。奢利弗。譬如沫搏无有牢固。彼无牢固当随顺知。如是奢利弗。诸法无牢固。诸法是空。当随顺知。诸法如海本性无有二相。奢利弗。譬如水泡从因缘生。以一一因不能得生。如是奢利弗。凡有众生因不正念欲取于生。彼皆虚无空不牢固。彼诸众生于实际中不如实知。不见不入不觉。我为彼等众生。昔著如是铠甲。云何令彼诸众生等当见实际。我应为说流转轮
(第三十三开):回。奢利弗。譬如鸟行虚空无法障碍。如是奢利弗。菩萨乘善家子善家女等。于诸法无碍际。无尘际。无二际。信于遍智。我说是菩萨乘善家子善家女等。决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神通比丘行虚空时。虽见其行不见步迹。如是奢利弗。见菩萨行。而不能说彼法及善根回向处。何以故。奢利弗。我所觉法不可言说。彼法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脩罗迦留荼紧那罗摩图片字罗伽人非人等不能成就。唯除诸菩萨摩诃萨于诸世界最胜具足上智著大铠甲。何以故。彼菩萨摩诃萨诸天等世皆不能及。奢利弗。譬如手足能作
(第三十四开):诸事。如是奢利弗。于此法本当如是见。奢利弗。譬如有人能以一指示现五指。于意云何。彼难作不。奢利弗言。甚难婆伽婆。甚难修伽多。佛言。奢利弗。我此说难。如虚空等法界。虚空等法觉已。为他解说此难于彼。我说希有。何以故。奢利弗。彼菩萨摩诃萨。虚空等法觉已。不作戏论而能增长。如是奢利弗。所有善根菩萨摩诃萨。当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诸善根皆是虚无空不牢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示现已。彼诸善根乃不欺诳。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奢利弗。菩萨摩诃萨应着如是铠甲。我信诸法是不牢固。若不
(第三十五开):入此忍者。不能成就八人法。须陀洹法。斯陀含法。阿那含法。阿罗汉法。何况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唯除诸菩萨摩诃萨于诸三界最胜具足上智。奢利弗。是故菩萨摩诃萨应近善友承事供养。何者善友。所谓示教行六波罗蜜。若以余教彼非善友。若菩萨摩诃萨。如是言如是教。如是应学诸波罗蜜。如是应学诸菩萨法。当知彼名菩萨摩诃萨真实善友。奢利弗。譬如以一滴稣掷大海中。于意云何。此为多不。奢利弗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多。于彼水中还是一滴。佛言。如是如是。奢利弗。诸声闻独觉戒定智解脱解脱知见。少
(第三十六开):摄不能为诸众生而作利益。奢利弗。譬如以一滴油掷华池中。彼则遍满不知其油滴法。如是奢利弗。诸菩萨摩诃萨戒定智解脱解脱知见。乃至诸有善根。为诸众生当得受用。乃至究竟涅槃。奢利弗。譬如有一丈夫于大海中破百分毛取一滴水。于意云何。彼一滴水比于大海水聚。何者为多。奢利弗言。世尊。假使取百踰阇那。犹当是少。何况彼人破百分毛取一滴水。佛言。奢利弗。如是诸声闻独觉智如一滴水。诸菩萨摩诃萨知见如是海水聚。诸菩萨摩诃萨具足是知见故。能成熟诸众生。乃至将到无余涅槃界。佛说此赞诸
(第三十七开):菩萨摩诃萨功德法本时。无量阿僧祇无边诸众生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阿僧祇无边诸菩萨摩诃萨善根炽然增长劝行成就。无量阿僧祇无边天人等世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佛说此经时。尊者奢利弗。及余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迦优波斯迦。天人乾闼婆阿脩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大集譬喻王经卷下发二
思溪藏,是南宋靖康元年[1126]由湖州路王永从兄弟一家舍资刊刻的大藏经。又称湖州本、浙本或南宋本。于思溪圆觉禅院刻板。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刻成,550函。到淳佑年间[1241-1252],经过一百多年,开始重新刊雕损坏的经板。补雕以后,经板恢复了使用。根据现在保留下来的思溪版大藏经来看,补板后又印刷了不少,圆觉禅院改名为资福禅院。南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资福禅院遭到蒙古军伯颜破坏,寺院、经坊以及大藏经板全部被烧毁。
阇那崛多(公元522-600年),华言“至德”,隋代著名译师,犍陀罗国人,属刹帝利种姓。父名跋阁逻婆哕(金刚坚),有五子,崛多排行第五。他童年时代,即发心出家,征得父母同意后,投本国大林寺,礼胜名为师。年二十四,受具足戒。年二十七,与师结志云游,逾雪山,历艰险,至厌但国。其地野旷人稀,所需饮食,无人营造。崛多为奉养其师,乃暂舍具戒。其后,师徒辗转迁徒,经于阗、吐谷浑(今青海西岸)到达鄯州(今青海乐都)。三年长途跋涉,艰辛备尝。同行法侣十人,有六人死于途次。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崛多等到达长安,草堂寺。至此,行止既定,崛多再登净坛,重受具戒。未几,被诏入宫,与帝共论佛法。帝井为其造四天王寺。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周武灭佛,强迫僧徒还俗,崛多等亦被逼改从儒礼,然彼等誓死不从,被放归本国。他们离长安后,出甘州(今甘肃张掖),至突厥(今鄂尔浑河流域)。不久,其师圆寂,崛多孤身一人,随缘弘化。时有华僧宝暹等十人,从西域采经东归,途经突厥,闻高齐已亡,周武灭佛,正进退两难,得与崛多相遏,彼此共结友好愿弘大法。隋兴,佛法重光,暹等先费经至长安。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崛多亦被延请至京。其时隋文帝杨坚幸洛,崛多前往奉谒,帝甚喜,当即委以译事重任,“新至梵本,众部弥多,或经或书,且内且外,诸有翻传,以崛为主”产他经过十五年之辛劳,译出《佛本行集经》等三十余部。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崛多圆寂,世寿七十有八。
此本已经加入本站:宋刻本专题
注:经折装 藏经纸本 每半叶纵25x横11.3cm。收传印记: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鑑賞、秘殿珠林、秘殿新編、珠林重定、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乾清宮鑑藏寶、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
--
文件名:大集譬喻王经.上下卷.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宋刻本
文件格式:PDF清晰
文件大小:49.7M
-
加个链接吧 谢谢
-
阁主功德无量
-
感恩网站,功德千秋!
此百度链接不存在
留言评论
评论